相对于传统的双电层超级电容器(EDLCs)和可再充锂子
电池(LIBs),由电容电极和
电池型法拉第电极组成的杂化超级电容器(Hybrid supercapacitors, HSCs)能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这主要是由电池型电极更高的容量和电极对更宽的电压窗口引起的。因此,HSCs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在碱性电解液中很有希望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氢氧化镍(Ni(OH)2)由于相变通常表现出一对明显分开的法拉第氧化还原峰,所以它在过去几十年里被广泛地报道为一种超级电容器的赝电容材料。近来研究表明Ni(OH)2在碱性介质中能表现出电池类型行为,因而可以认为是一种电池型材料。然而,Ni(OH)2通常具有不可逆的相变,大的体积变化和低的电子电导率,导致耐久性差和有限的倍率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它在HSCs方面的应用。
许多工作一直在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为了提高Ni(OH)2电极的电子导电性,已报道了引入电子导电的第二相或者直接在导电基底上生长Ni(OH)2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Ni(OH)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者们还开发了材料结构纳米化以及原子替代或掺杂等方法。相比于结构纳米化或者石墨烯复合法,原子替换或者掺杂是目前提高Ni(OH)2电极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具体的性能提高机制仍然不清楚。相应地,对HSCs的Ni(OH)2电极的合理设计或优化仍然缺乏科学依据。此外,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预计会使Ni(OH)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有更大的提高,但是如何实现这种改进仍然是一个挑战。
近日,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刘美林教授(通讯作者)团队基于之前原位拉曼研究Ni(OH)2储能机理的结果,与厦门大学张桥保助理教授(通讯作者)合作,首先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系统地研究了金属钴和锰(Co、Mn)分别掺杂以及共掺杂Ni(OH)2的影响,指出Mn掺杂主要是提高了Ni(OH)2电极的容量,而Co掺杂主要是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他们通过一步化学浴合成法获得了一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掺杂Co、Mn的Ni(OH)2纳米晶体电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基于Ni-Co-Mn-OH/rGO复合电极和PPD/rGO电极的HSCs在功率密度分别为1.68和18.5 kW·kg-1(放电时间为9.7 s)时的能量密度分别为74.7和49.9 W·kg-1,显示出了超快的储能能力。其能量密度比传统的EDLCs要高得多,而且功率密度比传统的LIBs也要高得多。与近期报道的高性能HSCs相比,氢氧化物/rGO复合电极和PPD/rGO电极的HSCs表现出了相当优越的重量能量/功率密度。同时,其还具有相当高的循环容量和长循环寿命:在20 A g-1下能保持10,000次循环的长循环寿命。
该研究成功地将几类优化Ni(OH)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DFT预测和实验验证相结合,揭示了Ni(OH)2上有利的阳离子取代的起源,为过渡金属化合物储能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的见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