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谭新玉教授课题组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严文生博士(德国KIT光伏课题组组长)合作,成功设计和制备了基体厚度仅为16微米的超薄晶硅
电池,并解决了超薄晶硅太阳能
电池中典型的低吸收和低效率问题,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研进展。目前,该研究成果已以论文形式发表在美国光学学会(OSA)出版的国际知名期刊《光学快报》(Optics Express)上。
多年以来,晶硅电池一直占据着光伏市场90%以上的份额,具有绝对的市场优势。然而,晶硅电池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成本仍然很高,其中硅材料就占成本的40%以上。由于目前典型的晶硅电池的厚度约180微米,因此研制超薄晶硅电池是未来降低晶硅电池成本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
谭新玉教授课题组采用的晶硅只有市场电池厚度的十分之一,使用的材料减少了90%。硅太阳能电池薄了以后,陷光和钝化是最大的科学问题。针对该问题,课题组理论模拟与实验制备相结合,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获得了转化率达16.4%的薄膜晶硅太阳能电池原器件,该转化效率在此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由于该成果采用陷光技术,完全与现有工业制备工艺相匹配,可以灵活与现有制备生产线相融合,从而使该成果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将使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让更多的光伏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