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粉物理修复工艺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启动会圆满召开
时间:2025-03-20 11:51 作者:小刘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持续发展,3月18日,由北京绿色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牵头组织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粉物理修复工艺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启动会在京顺利召开。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企业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废旧电池回收技术的标准化路径,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背景与意义:破解回收难题,引领技术创新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00万辆,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即将到来。数据显示,2023年废旧锂电池报废量已超90万吨,预计2026年将激增至230万吨。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和安全优势,市场占比超70%,但其再生利用因材料价值低、工艺复杂面临高成本挑战。 传统的湿法冶金技术存在流程长、化学试剂消耗大等问题,而物理修复工艺通过短流程、低能耗的技术路径,可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风险。此次团体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物理修复工艺的关键参数(如煅烧时间、温度控制等),明确原料、设备及产品质量标准,为行业提供可复用的技术范本,推动规模化应用。 标准框架与核心内容:全流程规范,保障高效与环保 标准草案涵盖五大核心板块: 原料要求:对废旧正极粉的理化性质(如锂铁含量、杂质限值)提出明确指标,确保来料质量可控。 设备规范:要求采用自动化、高能效的专用设备,如惰性气体保护煅烧炉,并配套尾气处理系统,减少碳排放。 工艺要求:细化混合、烧结、破碎等环节的操作参数,建立标准化工艺流程。 质量控制:设定修复后材料的粒度、振实密度、电化学性能等关键指标,确保产品满足下游应用需求。 溯源与环保: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企业接入国家溯源平台,并建立能源与碳排放监控体系。 推进计划:加速落地,共建产业生态 项目组计划于2024年7月完成标准审定,具体节点包括: 4-5月:草案修订与工作组研讨,广泛吸纳江西华塞等参编企业的实践经验。 6月:公开征求意见,联动高校、检测机构完善检测方法。 7月:召开专家评审会,形成报批稿并提交发布。 行业呼声:标准化驱动循环经济新格局 与会专家指出,该标准不仅填补了物理修复工艺的规范空白,更将推动电池回收从“成本中心”向“ 价值中心”转型。通过统一技术门槛,可避免低效产能重复投入,引导企业聚焦技术创新,例如开发杂质定向分离、微观结构重构等高端工艺。未来,修复后的正极粉料可直接用于电池再制造,实现“退役即再生”的闭环模式,助力资源节约与减碳目标。 北京绿色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表示,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协同平台,加速标准应用示范,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子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