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 > 高层声音 > 专家视角 >

李灵宏:超级电容:机会与挑战

 
 
        德益创新是一个新公司,我是一个新人,我今天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向大家汇报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再一个是把我知道的东西和大家讲一下。这个是Andy Burke,我感觉是在世界上资格最老的专家了。我们一起创建了美国德益,在戴维斯做的先进能源技术,他是第一个提出超级电容电动车概念的人。我们一起成立了这个公司,他说见上帝之前就一个愿望,生产和开发出来一个超级电容,具备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为什么提出这么一个概念呢?提出了功能和能量的平衡,连续性的充放电达到18秒的倍率,但是它是一个超级电容,不低于95%的充放电效率,可以让你使用不低于十万次的充放电,要达到常见的超级电容的功率密度,可以提供大约90%的电源市场使用。
 
       我们在北京成立了公司,去年刚刚成立,后来我们去了中国解放战争开始的第一站上党(长治)。虽然是山坳里面,当地的领导和群众非常支持我们,我们投资几百万,不到一千万人民币建了一条小规模的生产线。不到半年省长和省委书记都鼓励我们,我说天天刮风不下雨,你们拿钱来,支持我们发展,但是他们经济滑坡,没有钱,只有鼓励和政策支持。 
 
       谁需要超级电容呢?瞬间能量收集、快速充电放电等等的,超级电容我们分小中大,电子通信设备、电动工具和交通运输等等的都有,这些系统加起来储能市场有多大呢?几千个亿,我们的机会很多。可是我们超级电容现在才多大?中国的超级电容市场今年和去年有多大?曹博士说20亿人民币,3亿美元。为什么这么小呢?大家预测2021年是40亿美元,我估计也不包括我们中国的市场。
 
        但是为什么我们拿不下这个大市场呢?中国的市场也被Maxwell、Ioxus、Nesscap拿走了。这个表上本来没有江海股份,是我加的,后来的南车、奥威也是我加上去的。现有的产品有哪些呢?有这个列表。我后面会讲一下测试问题,每一家都说很好,世界是第一流。但这个表中的数据是Andy自己在实验室里测出来的。这个数据是大家公认的。现在市场上比功率是一千到一万,用的是有效功率,不是最大的功率,有些可以达到九万千瓦,比能量基本上是2到5,这个能量是可用的能量,最大能量的75%。
 
       市场上现在研发的新东西,循环寿命不低于两万次,能量密度仍然太低。第二个是太贵,按每瓦时计算是15美元。第三是自放电太高。超级电容把这三个方面解决了,咱们就有好的发展。
 
       市场需要什么呢?电动车。超级电容为什么没有进入市场呢?第一个因为汽车行业保守,坚决不要有新的东西,因为新的东西牵扯到安全的东西。第二个是我们的超级电容行业不争气,没有产品满足电动车的需要。电动车用的能量不多,一次启停需要15到25瓦就够了。启动和刹车能量回收,也就需要25到70瓦。但是市场在哪里?一方面国家的战略要鼓励,另外一个方面要有市场。江森自控很厉害的。他们估计到2013年,黄颜色是启停系统,估计精确到不差三万辆车。他们的数据是从各大车厂生产计划里面来的。传统的ICE车,如果欧洲议会通过启停系统强制安装要求,这些ICE全部会变成黄颜色,市场在这里。
 
       咱们中国需要什么呢?今天上午大家讲了,雾霾大家不要。雾霾去掉了还有一个碳排放的问题。咱们就先说雾霾,11月30日美国航天局报告的数据,雾霾里面有很多硫酸盐,燃煤造成的,人家测出来的。如果50%的车是纯电动,和单双号限行是一样的道理,能解决雾霾的问题吗?解决不了,限行了仍然有雾霾。美国人早就做了预测,15年前就做了,如果我们发电达不到70%的清洁能源,整体碳排放不减反而增。
 
       如果2030 年实现清洁能源占70%,我们把电动车发展到50%,才能把碳排放持平。所以我们现在急需降低油耗,不依赖煤电。这么一个车,这么一个混合电动车,需要什么样的储能东西呢?这是美国人2005年开始每年花重金开发这么一套系统,要求什么东西呢?比功率。系统比功率达到五千瓦每公斤,寿命不低于三十万次,这个并不是百分之百循环,是不低于50%的循环,销售价格一瓦时2.4美元。 
 
       启停系统到底需要多大能量呢?15瓦时,这个数据是计算和测出来的。我们再看世界上卖的最多的标杆超级电容,16V,500F,在这个模块的基础上才有48V。作为启停重量态重,体积大,价格太高,体积和重量不是关键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把能量密度提高,把成本降下来。所以开发出来的东西要满足这些条件,否则是废物。解决的办法就是两个,第一个是铅酸电池并联使用。
 
       我们一起做了实验,一个是铅酸电池,16V,500F的超级电容模块。浅灰色的是超级电容的。这么一个混合的系统,成本上能够接受,就解决了现在启停系统,我们德益已经做出来了,用的是2.7V的,这个模块是我们的标准模块。我们这个模块是21.89瓦时,配上铅酸电池,(比市场上的超级电容模块)稍微高了一点点,但多两三瓦时就够用了。
 
       能量不够,要达到一公斤25瓦时、20瓦时。用什么材料呢?大家都是专家,电池材料里面去找。这些氧化物我们都做了纳米材料。从碳材料做起来,活性炭、炭纳米管、炭纤维、氧化石墨、石墨烯等等。石墨烯市场上卖的最好的样品,比容量增大到260F一克。还有一个炭微球,已经有样品了,在我们实验室就有,能够达到一克200F、每公斤可以做到10美元。现在活性炭至少30美元一公斤。这是我们要的材料,可惜的是市场现在还没有批量生产。(金属氧化物不可行)。只要加了金属氧化物,不要指望电池的寿命。 
 
       刚刚郑老师讲了,锂离子电容器电压提升到4V,实际可以达到4.3。传统德益超级电容器原型,混合型,正极用石墨,负极用炭。我们EDLC用纳米氧化物,锰、钼等等有各种各样的掺杂。你可以想象,总共是两种金属氧化物。我们能够把活性炭成本降到20美元一公斤,能够把比能量提高。这是我们市场上现有的,根据活性材料看,就是18和20,提不高了。3.6伏的,包装系数大概是3到5之间,这个东西可以做到10到15瓦,涨不上去了,这么一个技术平台到顶了。
 
       当时我们实验室做到80瓦时一公斤,最多的时候做到150瓦级,这个东西是实际做出来的。这是我们现在小批量手工做的,估计三个月到半年就可以批量投产了。这个数据北交大的实验室里测的,这是德益出的两个系列的软包超级电容产品。
 
       但是做完了这个工作我们发现一些东西,曹林博士讲了制定标准的东西,第一个东西是测试方案,现在大家没有共识。现在就这几个类型,第一个是各个厂家自己做自己的,第二个是欧洲和韩国、戴维斯都有自己的体系。买超级电容的用户都喜欢他自己的办法,卖自己的都用自己的办法测,每一家的办法都是多多少少有区别的,哪一个最可信呢?我提出一个课题,2014年我们一起做的。 
 
       第一个东西,超级电容测试的时候,2.7到1.35?还是多少呢?这个电压范围在传统的EDLC里面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大家看一个数据,这个是2.7到0是Maxwell、Nesscpwap;如果从3.8到2.6就是 1941F,电压升高了单体的容量增加了,为什么呢?所以说这个方法一定要确定,因为测试方案不统一,大家定不了。
 
       所以说要有一把尺子,更麻烦的是测内阻,现在有四种方法。测超级电容组和电池的内阻非常难,因为有一个离子再分布。这个是UCD的基本方法,恒压60秒。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恒流(充电)到2.7,我用不同的办法算内阻。另外一个办法是怎么做的呢?恒流充到2.7,搁置,再测内阻,最大是8.57,最小的是3.14。
 
       同样的一个样品,测试的办法不一样,它的内阻就不一样。报哪一个数据?这是我们市场上常见的2.7V的内阻测试办法。这个标准不制定,卖和买超级电容的都会模糊。这个是3.8的,大家看一看这个是不是更特别了,不同的办法测的是不一样的。  
 
       当时我也提出这个需要,混合型超级电容的市场有人预测过,三五年之内能够取代很大一部分传统产品,但是这个办法不确定怎么卖?没人信。我相信国内的超级电容企业也有人在做(收集)这种数据,我们行业能不能把数据共享?拿数据来说话,不要做理论的东西,大家做起来为了行业的发展。在这里,我不一一翻译了,强调几点,第一点是电池也好,超级电容测内阻是麻烦事,到现在没有定论,大家定了指标到底用哪个办法,不要单单想到设备问题和市场有没有人接受。中国要领先,让人家心服口服,测内阻这个办法最关键,最麻烦的是混合型超级电容的测试方法。 
 
      还有一个是竞争,竞争是好事,也是一个挑战。超级电容竞争最大的对手不是大家在座的。这个是锂离子电容,寿命和功率是不是问题呢?这是日本的,最高功率已经上万级了,比能量达到十瓦时,还生产出来40瓦时的产品,但没有投入到市场。
 
       这个是做超级电容器的,很早做了一个东西,最大的功率表是七万八千瓦,。这个是实验室产品。比能量也是这个公司,做到哪一步呢?36和35。我都害怕,他们的产品一推出来,我们就都没戏了。但是我也不害怕,据我了解,他们还有两个致命的弱点,第一个是它的成本,第二个是它的寿命,就是一万次。
 
       所以我们有机会,这是美国90年代联合所做出来的,急需的是这个东西,30秒的充放电。这个是德益自己的目标,30瓦时每公斤,5千瓦功率,十年不会坏,也不用管理,用的时候充电就行了,不用保养。
 
       最难的是两个,前面四条很有信心做到,因为别人已经做到了。最难的是最后两条,把成本降到一美元,能不能做到呢?还有一个是低温和高温的问题,55度能不能做到呢?能。尤其是锂离子电池,高温85度能不能做到呢?也做的到。能不能产业化呢?那是价格问题了。 
 
       好的,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