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陈立泉:钠离子电池成本有望比磷酸铁锂电池低20%以上

时间:2022-11-30 09:54来源:IT之家 作者:远洋
点击:
 
      据界面报道,在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表示,当前钠离子电池尚处于推广期,随着产业链的完善,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和规模效应,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有望低于磷酸铁锂电池 20% 以上,为大规模推广钠离子电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图片来源 Unsplash
 
       陈立泉院士提到,锂电池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二次电池,但是由于锂资源有限,不能同时满足电动汽车和电能存储的需求,钠离子电池必将成为下一代低速电动车辆和储能的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国泰君安此前的一篇研报指出:“钠电池材料具备显著成本优势,比磷酸铁锂电池低约 1/3。”针对这一结论,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提出质疑,并公开表态认为,目前钠电池成本并不比锂电池成本低,钠电池产业化发展将在 2025 年之后。吴辉也承认,随着产业化发展,钠电池大规模生产,未来有可能比锂电池便宜,毕竟钠比锂便宜。但针对目前券商提出的,钠电池相对锂电池具有成本优势,吴辉认为,这个只能是在真正产业化之后才能看出。
 
       10月21日三季报电话会议中,宁德时代再次确认,钠电池2023年实现产业化的计划不变。此外,孚能科技、多氟多表示钠电池产品量产在即,美联新材等企业也在加码钠电池布局。
 
       多位产业专家认为,钠电池明年不太可能量产。他们预测,钠电池产业化过程最低也需要两年左右,甚至三到五年。
 
(责任编辑:子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许艳华:2035年前后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车端应用占比有望超10%

    5月28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在202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而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电池两条技
    2024-05-31 18:56
  • 衣宝廉院士:2030年前后,燃料电池轿车有望进入寻常百姓家

    日前,2023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揭晓,首设市最高科技奖,增设市自然科学奖。经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查表决和市政府批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衣宝廉获市最高科技奖,56个项目分获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
    2024-02-18 08:39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跨越创新周期 迎接国际新一轮动力电池技术之争

    在汽车产业链领域,被业内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强的温度适应性等优点,正在快速升温,形成多方竞逐博弈的趋势。 现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的
    2024-01-27 07:44
  • 欧阳明高院士: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 成本下降80%

    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我国电池产量占全球近70%,但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现状。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腰斩,盈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两三家。当前行业需要提质增效,用创新技术穿越周期。 2024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
    2024-01-21 22:07
  • 欧阳明高院士:氢能燃料电池核心问题是技术改进和成本下降

    如何在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部分,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的氢能,是当下全球各国都在高度关注的新兴产业。 在首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指出,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带动了绿
    2024-01-08 08:31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 推动新能源产业变革

    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要通过“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持续推动从新能源汽车到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深入变革。
    2023-11-24 08:55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用液氨存储氢能前景广阔

    在11月9日举办的世界储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发表了题为《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的化学储能路径》的演讲,重点介绍了以液氨存储氢能的产业前景。
    2023-11-13 08:25
  • 吴锋院士:天然石墨作为低成本锂电池负极材料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9月21日在黑龙江省萝北县举办的天然石墨产业发展研讨暨五矿石墨绿色低碳产业链创新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做了题为《新型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新型二次电池发展历程、技术进展及未来技术展望。 吴
    2023-09-22 23:16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电池寿命延长助推储能成本快速下降

    5月25日,2023中关村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将持续到5月30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论坛现场获悉,本次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 中
    2023-05-31 08:49
  • 欧阳明高院士:碱性电解制氢技术有长期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欧阳明高院士发表题为《绿色氢能研发与产业化进展及技术展望》的演讲,就氢能大系统集成、绿氢制备、储氢和氢储能等诸多热点话题发表真知灼见,分享了院士团队的产品和研发进展。以下观点摘录自欧阳院士演讲全文
    2023-05-25 09:43
专题
相关新闻
  • 许艳华:2035年前后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车端应用占比有望超10%

    5月28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在202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而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电池两条技
    2024-05-31 18:56
  • 衣宝廉院士:2030年前后,燃料电池轿车有望进入寻常百姓家

    日前,2023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揭晓,首设市最高科技奖,增设市自然科学奖。经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查表决和市政府批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衣宝廉获市最高科技奖,56个项目分获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
    2024-02-18 08:39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跨越创新周期 迎接国际新一轮动力电池技术之争

    在汽车产业链领域,被业内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强的温度适应性等优点,正在快速升温,形成多方竞逐博弈的趋势。 现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的
    2024-01-27 07:44
  • 欧阳明高院士: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 成本下降80%

    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我国电池产量占全球近70%,但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现状。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腰斩,盈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两三家。当前行业需要提质增效,用创新技术穿越周期。 2024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
    2024-01-21 22:07
  • 欧阳明高院士:氢能燃料电池核心问题是技术改进和成本下降

    如何在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部分,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的氢能,是当下全球各国都在高度关注的新兴产业。 在首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指出,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带动了绿
    2024-01-08 08:31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 推动新能源产业变革

    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要通过“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持续推动从新能源汽车到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深入变革。
    2023-11-24 08:55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用液氨存储氢能前景广阔

    在11月9日举办的世界储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发表了题为《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的化学储能路径》的演讲,重点介绍了以液氨存储氢能的产业前景。
    2023-11-13 08:25
  • 吴锋院士:天然石墨作为低成本锂电池负极材料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9月21日在黑龙江省萝北县举办的天然石墨产业发展研讨暨五矿石墨绿色低碳产业链创新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做了题为《新型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新型二次电池发展历程、技术进展及未来技术展望。 吴
    2023-09-22 23:16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