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钱逸泰:二次电池材料研究

时间:2018-09-18 08:47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近年来,纳米硅基负极材料因具有高比容量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我们发展了低温熔盐热体系,该体系通过还原SiCl4、SiO2获得了高性能纳米Si复合材料;利用化学去合金化反应制备了多孔Si材料。为进一步缓解硅的体积膨胀问题,我们使用熔盐热还原富硅生物质竹叶获得了高性能Si@C复合材料,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备Si@C以及Si-Ge等复合材料。通过高分子辅助的自组装过程,制备了微纳结构的Si/石墨烯,Si/石墨烯/石墨等复合负极材料。
 
       Li-S(Se)系列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但如何解决S的溶出是关键点。我们通过可控热解法获得了微孔碳,实现了物理限制固硫;利用多种硫化物与硫分子的键连作用实现化学固硫;利用形成S-Se固溶体,S-P分子能有效地抑制硫溶出。
 
       此外,我们研究的混合离子水电池(LiMnO2 /NaTi2 (PO4 )3)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代表,其能量密度略高于铅酸电池,无污染,充放电速度快,具有取代铅酸电池的潜力。
 
       总结:1.Si。如何降低成本制备纳米硅粉,以及将纳米硅粉、石墨以及“粘合剂”非晶碳制备成分布均匀的维纳结构复合材料,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2.Li-S(Se)。除了硫化锂的溶出问题,还需解决金属负极的枝晶问题以保证安全性。3.水系电池。水系离子电池因采用中性盐水溶液作为电解质,安全性能高,比传统水系电池铅酸电池更加环保(无污染),能够在大型储能技术和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以及电动大巴车等领域取代铅酸电池。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中能建氢刘大为:5年内把氢价降到1/3,中国氢能应保持在第一梯队

    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发电和用电领域正步入一个技术线路“百花齐放”的时代。在政策支撑下,氢能正在走向属于自己的时代。目前,中国是最大的制氢国,去年产氢3342万吨,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从应用来看,虽然在交通示范领域的热度更高,但中国氢
    2024-05-26 11:40
  • 衣宝廉院士:2030年前后,燃料电池轿车有望进入寻常百姓家

    日前,2023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揭晓,首设市最高科技奖,增设市自然科学奖。经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查表决和市政府批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衣宝廉获市最高科技奖,56个项目分获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
    2024-02-18 08:39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跨越创新周期 迎接国际新一轮动力电池技术之争

    在汽车产业链领域,被业内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强的温度适应性等优点,正在快速升温,形成多方竞逐博弈的趋势。 现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的
    2024-01-27 07:44
  • 欧阳明高院士: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 成本下降80%

    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我国电池产量占全球近70%,但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现状。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腰斩,盈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两三家。当前行业需要提质增效,用创新技术穿越周期。 2024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
    2024-01-21 22:07
  • 欧阳明高院士:氢能燃料电池核心问题是技术改进和成本下降

    如何在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部分,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的氢能,是当下全球各国都在高度关注的新兴产业。 在首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指出,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带动了绿
    2024-01-08 08:31
  • 吴凯:让电池成为“六边形战士”

    近日,吴凯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他在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开拓奋进的动人故事。
    2024-01-05 09:02
  • 氢能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我国拥有庞大的制氢产能和应用需求,发展氢能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未来“氢能社会”是怎样的一幅全新景象?氢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3-12-18 08:50
  • 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并没有失控

    202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依然发展良好,但由于基数变大,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已由2022年的90%以上,降至10月的30%左右,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也比2022年有明显下降。因此业内专家普遍对于动力电池会不会产能过剩有所担心。对此,笔者的看法是,问题
    2023-11-28 10:53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 推动新能源产业变革

    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要通过“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持续推动从新能源汽车到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深入变革。
    2023-11-24 08:55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用液氨存储氢能前景广阔

    在11月9日举办的世界储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发表了题为《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的化学储能路径》的演讲,重点介绍了以液氨存储氢能的产业前景。
    2023-11-13 08:25
专题
相关新闻
  • 中能建氢刘大为:5年内把氢价降到1/3,中国氢能应保持在第一梯队

    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发电和用电领域正步入一个技术线路“百花齐放”的时代。在政策支撑下,氢能正在走向属于自己的时代。目前,中国是最大的制氢国,去年产氢3342万吨,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从应用来看,虽然在交通示范领域的热度更高,但中国氢
    2024-05-26 11:40
  • 衣宝廉院士:2030年前后,燃料电池轿车有望进入寻常百姓家

    日前,2023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揭晓,首设市最高科技奖,增设市自然科学奖。经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查表决和市政府批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衣宝廉获市最高科技奖,56个项目分获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
    2024-02-18 08:39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跨越创新周期 迎接国际新一轮动力电池技术之争

    在汽车产业链领域,被业内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强的温度适应性等优点,正在快速升温,形成多方竞逐博弈的趋势。 现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的
    2024-01-27 07:44
  • 欧阳明高院士: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 成本下降80%

    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我国电池产量占全球近70%,但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现状。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腰斩,盈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两三家。当前行业需要提质增效,用创新技术穿越周期。 2024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
    2024-01-21 22:07
  • 欧阳明高院士:氢能燃料电池核心问题是技术改进和成本下降

    如何在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部分,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的氢能,是当下全球各国都在高度关注的新兴产业。 在首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指出,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带动了绿
    2024-01-08 08:31
  • 吴凯:让电池成为“六边形战士”

    近日,吴凯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他在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开拓奋进的动人故事。
    2024-01-05 09:02
  • 氢能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我国拥有庞大的制氢产能和应用需求,发展氢能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未来“氢能社会”是怎样的一幅全新景象?氢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3-12-18 08:50
  • 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并没有失控

    202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依然发展良好,但由于基数变大,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已由2022年的90%以上,降至10月的30%左右,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也比2022年有明显下降。因此业内专家普遍对于动力电池会不会产能过剩有所担心。对此,笔者的看法是,问题
    2023-11-28 10:53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