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帕罗奥多(Palo Alto),这里云集了大量的科技巨头,电动能源公司特斯拉(Tesla)也是其中的明星企业之一。美国之外,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来自中国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互联网“造车派”也在奋起直追。
续航能力,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行程的主要瓶颈。致力于用纳米材料提升锂
电池密度的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纳米材料科学家崔屹提出,“如果锂
电池能量密度能达到500瓦时/每千克,
电动车一次充电就可以开800-1000公里。预计十年内,我们将开发出适用于
电动车的高密度电池。”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在斯坦福大学办公室里对崔屹进行了独家专访,就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在他看来,中国电动新能源车或将在未来超过美国。
南方日报:您一直从事电池以及材料方面的研究。从专业角度来看,如何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崔屹:总体而言,和传统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一样,电动车十分复杂,也需要消耗大量资本。可以说,有着硅谷基因的特斯拉自创办以来一直引领着全球电动车的研发和设计。中国的蔚来汽车给我的感觉很棒,比亚迪、北汽的电动车销量也挺多的。目前来看,中美电动车产业的水平是比较接近的。
我认为,中国电动新能源车或将在未来超过美国:一方面,中国在电动车的核心技术领域起步紧随美国之后,比如电池、电驱动系统、人工智能;另一方面,基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成熟的制造业基础,中国电动车在产业化方面会迅速超越美国。
南方日报:目前,新能源汽车普及的瓶颈是什么?
崔屹:首先是价格太高,一般消费者不能接受;其次是电池容量和充电桩,不仅数量无法满足需求,而且亟待补充电力的方案,比如快充技术、更换电池包;再次,需要优化整体能源调配体系,涉及充电时间的匹配性。
我的研究一直致力于通过更换硅的正负极材料,来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如果能实现从300瓦时每千克提升至500瓦时每千克,那么电动车一次充电就可以开1000公里。目前,我创办的安普瑞斯公司(Ampruis)已经研发出能量密度达到400瓦时每千克的锂电池。预计十年内,我们将开发出适用于电动车的高密度电池。
南方日报:从您创办公司的历程来看,一个成熟的新能源项目需要多长时间?
崔屹:一般需要10—15年,其中会经历阶段性变化。我十年前创业时比较幸运,初创阶段就获得了斯坦福的启动基金,随后获得了美国风投的支持,并吸引了中国风投以及美国政府基金的支持。到第6—7年,我们公司就实现了产品上市,目前在进行第5轮融资。像我们这样的公司能坚持十年的不多,如果只有美国的资金支持的话差不多5年就干不下去了。
南方日报:既然能源投资是中长期的,那么需要怎样的资本匹配最合适?
崔屹:对中长期的项目比较理性的做法,是民营资本和政府一同推动。美国的风投不是很理性化,往往追随政府判断。比如,一个概念热的时候,政府开始支持,风投随之而上。如果产品在三五年内能成熟,这种资本模式问题不大,但显然不适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南方日报:您如何评价风险投资对新能源产业的作用?
崔屹:新能源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美国目前比较成熟的高科技产业生长周期都比较短,比如IT、软件、互联网。从新能源产业来看,一般先是美国风投一拥而上,但很快就不关注了,反倒是中国风投雪中送炭,让很多企业成功走出来。所以,我觉得中国风投的作用可能更重要。中国新能源产业有独特优势,比如政策方面。
南方日报:有专家建议成立湾区能源基金,您怎么看?
崔屹:中国政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设立基金,是值得鼓励的。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并没有相应支持,只有能源部设立的一些贷款项目。同时,美国资本市场较为成熟,新能源企业从民间基金能获得较好支持。
因此,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而言,能够借助政府的政策杠杆撬动资本市场,是一个独特的优势。但我认为,这个湾区能源基金未来应该在国际上提升透明度和知名度,从而能吸引优质的投资项目。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