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6日,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旨在展现数年间以及未来汽车产业的新变化、新趋势。全球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再次共同商讨应对当下的热点问题。
以下是青岛特来电技术有限公司副院长周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会务组邀请我从充电设施的角度来谈一下基于汽车充电方面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数据,从数据来看,2016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电动市场最大的一个市场,2016首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17年达到了77万辆。总的产量,按照我们国内来讲实际上达到180万辆车。
充电设施的部署,中国也是处在一个领先的局面。对比全球其他的地区,我们看到除了中国之外,现在法国是充电设施部署最多的,达到了33300个站点。另外还有像其他的欧洲国家,因为发展得比较早,有一些布局,但是从总体来说中国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
从充电设施和相关政策来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主要还是源于现在对于能源和环保方面的一些需求。不同的国家公布了燃油车停售的时间,中国政府虽然没有公布这个时间,但是从去年9月提出来提出了“双积分战略”,对
电动车整个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
充电设施是作为一个服务于电动汽车的主要基础设施,把它定义为基础设施,意味着它类似于我们公路、桥梁这样的基础环节,将来是作为一个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支撑。实际上这个基础设施涉及到将来运营服务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运营服务上有不同的策略。像日本就是以四大车企和国家投资银行成立了一个充电服务公司,中国和美国包括欧洲,实际上更多是通过这种市场化的手段,在国内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行业去创新商业模式以及技术上的一些创新等等。虽然说这几年有一个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商业模式的探索方面还是需要有不断的积蓄。
从充电设施的标准体系方面来说,我国也制订了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专家可以看到,充电设施的标准体系,有三个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是基本的一些充电相关的标准,包括术语、信息安全,第二层包括应用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分类,第三层包括建设运营等等。在具体标准分项上,包括传导充电、无限充电、
电池更换,从服务运行网络游充电站和基于服务网络等等一些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从运行和建设也有关于计量、电能质量等方面标准的相关性。中国的标准组织也在不断加强和国际上的合作,中国在充电漫游方面,现在加入了IEC的标准工作组,成为了工作组的成员。
以上就是说,我们回顾一下充电设施这几年从几个方面的情况。从产品的形态上来说,充电设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本身产品形态上,首先从原来一个单接口的充电桩逐渐发展到接口、分体式、覆盖氛围更大的群充电的形态。充电设施功能演变来讲,现在基本上越来越多具有网络化、信息化、平台化的趋势,未来充电设施跟平台一样,将来做一个联网化的基础设施。从充电服务方面来说,以前从最普通的刷卡收费转向移动支付、APP使用,包括现在有可能是即插即充、充电设施对车辆的识别等等。所有的变化,从消费的角度来讲倾向于更安全、更便捷、跟高效、更智能的方向。
作为充电设施的研究和部署建设等等,实际上它真正面临是哪些问题呢?从我们感受来讲,这几个方面是他将来真正要面临的一些挑战。首先从车辆在行业应用角度来说,可能分的是基于公交、物流车辆、网约车、运营车辆,包括个人乘用车等等,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里面,需要提供充电服务的需求还是不一样的,包括对充电需求的要求,包括功率要求,充电的速度等等,可能都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里面,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另外一个,从设备本身,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发展来说,面临新的新的技术挑战。比如说充电设施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一是充电车位,二是电力容量,三是充电设备。充电车位在城市里面现在面临车位比较紧张的情况。像大功率,刚才刘博士讲到快充方面的要求,将来无人驾驶、无限充电等等。充电,关于自身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对充电设施的影响和变化,都有一些新的课题要求。另外一个就是充电设施本身,我们说电动汽车智能网联化,电动汽车的电动化最终表现是能源上的变革。中国的车辆从能源消费角度来说,中国的电能消费占到了终端能源消费22%,石油的比例还是比较大,车辆对于石油的消耗又占到整个石油消耗的60%。实际上新能源汽车这种发展,从能源的角度来说,也是从化石能源像新的清洁能源转换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实这方面,对充电设施方面的应用和要求,还有很多的技术要去克服。
最后总结一句话,电动汽车的发展,实际上将来是除了从它传统的交通工具,将来会转向新能源利用交互的一个终端,也会成为人们第二个信息移动的交互终端。由于时间限制,今天报告到此结束,向给大家作这样的一个介绍,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