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处于迷茫时期的报废电动汽车如何进行处置?

时间:2018-05-31 14:36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黄珮
点击:

      编者按:仍处于迷茫阶段的电动汽车行业,各领域责任尚不明确,产业链条也未初步形成,在第一批电动汽车报废潮即将来临之际,形势不容乐观。报废车“黑市”盘根错节,报废汽车违规拆解,正规汽车拆解厂将如何应对?动力电池回收难题待解,报废电池将何去何从?迷茫时期责权不明,各方势力应怎样合作达成共赢局面?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报废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分会秘书长张莹。
 
     电池闭环系统解回收难题
 
      中国能源报:2013年销售的电动汽车是否已进入报废期?动力电池报废后怎么处理?
 
      张莹:从去年开始已有电动汽车进入报废期,但数量较少。目前市场对动力电池的处理遵循“先梯次利用,再拆解回收”原则。按规定,报废汽车厂没有处理电池的资格,只能拆卸和收集。拆卸下来的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梯次利用,主要是针对安全性能良好的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分选、打包与检测等工艺处理,在储能与低速电池车领域梯次利用;二是资源循环利用,主要是针对没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利用资源再生技术实现正负极材料再生,提取钴、镍、铜等贵重金属。这是下一个阶段的企业负责的事,拆卸和拆解是两个概念。
 
      中国能源报:政策要求车企来负责回收报废电池,但是车企并不负责电池的生产和再利用,车企有没有必要参与到回收环节里来?
 
      张莹:由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车企必须承担逆向物流的责任。作为报废车拆解行业的服务协会,我们希望能够将跟踪报废车资源做好产业对接服务,但由于目前新能源电池梯次利用仍属于探索阶段,市场尚未成熟,对于电池的余能检测和梯次利用我们只能辅助。对生产企业来说,尤其是电池生产企业,回收代表着资源的掌握,回收端能掌握在他们手里是一件好事。
 
      电池从生产到回收的闭环,对我们这个领域来讲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只有机制相对成熟,才能避免社会所担心的问题。
 
      中国能源报:形成较成熟的闭环系统需多久?
 
      张莹:目前形成闭环还缺失很多东西,比如汽车产品和主机厂之间的责任划分、回收参与角色等。按照管理办法,电池属于有偿回收,需要主机厂从汽车报废拆解厂采购电池,但这个环节谁来负责?主机厂是委托第三方还是亲自回收?这些问题现在还不清晰,只能从大方向做引导。
 
      中国能源报:建立闭环体系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张莹:我认为是政策和顶层设计。市场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划分不明确,市场缺少合规的参与者,尚未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
 
     非法拆解责罚不明
 
      中国能源报:目前正规拆解厂的回收状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回收率尚不足30%,您认为正规报废车企业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回收率和利用率?
 
      张莹:报废车行业发展至今,市场上最大痛点是回收量低,回收价格没有竞争优势,靠补贴过日子仍是行业常态。正规报废车企应该合理设置回收网点,并根据汽车残值和可循环的价值灵活定价,提高企业的拆解能力,将报废汽车进行精细化拆解和分类来提高产值。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回收模式与交易模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除了企业,还应加强报废车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非法拆解的代价太低了。对报废车非法拆解的处置不够清晰,不能做到有法可依。
 
      中国能源报:有机构预计,2018年,我国废旧汽车报废量将突破700万辆,2019年有望超过1300万辆。面对这样的现状,汽车报废市场势必走向精细化拆解、合理化循环的路线。您认为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
 
      张莹:新版《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有望在今年出台。新管理办法的出台与实施,将进一步推进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的体制改革,引导报废车行业走向有序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发展模式,推动报废汽车拆解走入正轨,求根治本。与此同时,上海临港、长沙、张家港与河间四大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的建立,促进了再制造产业发展;鼓励一批再制造企业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
 
      中国能源报:如何进一步推进市场的发展?
 
      张莹: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强化汽车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促进报废汽车合理循环。法律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鼓励市场化的发展。加强行业监管,严厉打击灰色交易。推进汽车零部件回收利用认证计划,促进回收零部件自由流通,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合理减少正规报废汽车企业的税负等。
 
     共赢局面需多方联合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在电动汽车领域,车企、车主、充电桩企业和回收企业之间,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模式才能达成共赢局面?
 
      张莹:车企、车主、充电桩企业和回收企业共同建立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方能形成合作共赢局面。首先,车企要通过联合回收企业,共同组建电动汽车回收网络,实现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如押金制度,促使车主按照规定适时将报废电动汽车送到汽车回收网点,提高报废汽车的资源利用率。
 
      中国能源报:目前阻碍该模式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张莹:市场缺乏约束措施,难以让车主按照要求主动将报废电动汽车送到回收网点。车企与回收企业的权责不清晰,导致难以建立统一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由于早期生产的电池型号与参数并不一致,目前梯次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出台动力电池的统一标准,想要大范围集中利用还存在困难。
 
      共赢的局面需要市场多方联合,做好逆向体系管理,无论是梯次利用还是回收拆解,前提是要监控废旧电池的流向,确保最终可以集中流入有正规资质的厂家,整个行业在健康有序的机制下运转,自然就会形成共赢的局面。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 回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唐唯实:未来十年,电动汽车电池的重量需减半

    据路透社报道,4月3日,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 的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表示,未来十年,汽车行业必须将电动汽车电池的重量减轻50%,才能确保电动汽车的环保意义。
    2024-04-07 09:12
  • 陈军代表:将研发充电一次可跑1000公里以上的电动汽车电池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8日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从事电池领域研究工作已有3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透露,未来一到两年,他和他的团队要突破6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研发,充一次电,电
    2024-03-12 08:16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跨越创新周期 迎接国际新一轮动力电池技术之争

    在汽车产业链领域,被业内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强的温度适应性等优点,正在快速升温,形成多方竞逐博弈的趋势。 现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的
    2024-01-27 07:44
  • 欧阳明高院士: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 成本下降80%

    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我国电池产量占全球近70%,但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现状。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腰斩,盈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两三家。当前行业需要提质增效,用创新技术穿越周期。 2024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
    2024-01-21 22:07
  • 严震委员:别让电动汽车电池报废处置成“隐患”

    近年来,电动汽车极速增长,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出行便利。但电动汽车是靠电池维系动力,电池也是要靠充电来保证动力输出,这就多出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另外,大量电动汽车电池报废后如何进行环保处理也是一个需要提前考虑和筹划的环境安全问题。对此,南京
    2024-01-16 17:57
  • 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并没有失控

    202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依然发展良好,但由于基数变大,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已由2022年的90%以上,降至10月的30%左右,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也比2022年有明显下降。因此业内专家普遍对于动力电池会不会产能过剩有所担心。对此,笔者的看法是,问题
    2023-11-28 10:53
  • 欧阳明高: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电池热失控的过程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以《高比能电池安全研究与高性能新型电池开发》为主题在新能源科学与交通电动化国际论坛上做了分享。
    2023-11-06 09:57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高速发展的动力电池行业仍面临挑战

    主要集中在国际竞争、绿色低碳等方面。
    2023-06-11 11:02
  • 营造动力电池产业良好生态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论坛暨动力电池招商大会上,与会人士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我国动力电池的材料和新技术应用正持续获得突破。
    2023-05-25 10:21
  • 长虹控股集团柳江:提高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准入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总经理柳江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动力锂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与较低水平的回收利用率,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解答的一道难题。”
    2023-03-13 09:00
专题
相关新闻
  • 唐唯实:未来十年,电动汽车电池的重量需减半

    据路透社报道,4月3日,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 的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表示,未来十年,汽车行业必须将电动汽车电池的重量减轻50%,才能确保电动汽车的环保意义。
    2024-04-07 09:12
  • 陈军代表:将研发充电一次可跑1000公里以上的电动汽车电池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8日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从事电池领域研究工作已有3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透露,未来一到两年,他和他的团队要突破6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研发,充一次电,电
    2024-03-12 08:16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跨越创新周期 迎接国际新一轮动力电池技术之争

    在汽车产业链领域,被业内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强的温度适应性等优点,正在快速升温,形成多方竞逐博弈的趋势。 现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的
    2024-01-27 07:44
  • 欧阳明高院士: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 成本下降80%

    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我国电池产量占全球近70%,但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现状。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腰斩,盈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两三家。当前行业需要提质增效,用创新技术穿越周期。 2024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
    2024-01-21 22:07
  • 严震委员:别让电动汽车电池报废处置成“隐患”

    近年来,电动汽车极速增长,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出行便利。但电动汽车是靠电池维系动力,电池也是要靠充电来保证动力输出,这就多出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另外,大量电动汽车电池报废后如何进行环保处理也是一个需要提前考虑和筹划的环境安全问题。对此,南京
    2024-01-16 17:57
  • 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并没有失控

    202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依然发展良好,但由于基数变大,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已由2022年的90%以上,降至10月的30%左右,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也比2022年有明显下降。因此业内专家普遍对于动力电池会不会产能过剩有所担心。对此,笔者的看法是,问题
    2023-11-28 10:53
  • 欧阳明高: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电池热失控的过程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以《高比能电池安全研究与高性能新型电池开发》为主题在新能源科学与交通电动化国际论坛上做了分享。
    2023-11-06 09:57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高速发展的动力电池行业仍面临挑战

    主要集中在国际竞争、绿色低碳等方面。
    2023-06-11 11:02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