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ve.ai王弢:3种车型准备就绪,与Lyft合作的自动驾驶打车服务即将上线

时间:2017-10-30 10:30来源:新智驾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你们的车载信息通讯系统不用ROS,是因为ROS效率太低吗?
 
  王弢:我知道业界很多公司在用ROS,但因为ROS毕竟不是为了自动驾驶设计的,所以我们自己在专门设计这一套系统。ROS是学术界的产物,它一开始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跑在机器人上。它有几个好处,一个就是开源,开源以后大家都会去使用,会有一个社区,但这也就造就了里面冗余的工具特别多,很多东西并不是为了自动驾驶而设计,而且很多东西会造成多余的操作。当时我们验证下来就觉得ROS冗余太多,不够精简、不够专注,因此我们决定自己做一个更好,更切合自动驾驶需要的系统。
 
  Drive.ai现阶段怎样用你们的产品跟车企合作,能否举一个例子?
 
  王弢:我们之前的合作模式主要就是车企开放车上的CAN接口、线控接口,但线控的实现是我们自己做,最底层的接口还是需要跟车企合作。就目前来说我们主要的合作伙伴是商业车队。在已有的车队基础上,我们帮他们进行自动化改造,我们将turn key solution加装到车队上,帮他们节约成本,这是第一步。我觉得这些商业车队会首先大规模地应用自动化、自动驾驶技术,因为他们对价格不像终端消费者那么敏感,对汽车外型也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目前打造真正L4、L5,完全不需要驾驶员的自动驾驶系统,还是需要很多冗余的传感器,如果真的要做到外观上把所有传感器全部藏起来(整个系统达到量产的标准),即使是大车企想做这个事情,整合工作我们觉得没有几年是做不下来的。短时间内,这个车肯定看起来会比较科幻一点,终端的消费者可能会比较不接受这个外型。但对于车队来说是,并不是那么在乎车外型是到底怎么样,看上去标新立异一点可能对他们本身的宣传甚至会有好处。我们主要可以帮他们节省成本。因为车队目前基本上驾驶员的成本,在美国可能要达到70%,所以这是很大的一块,如果可以帮助他们节省到的一部分成本,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大的帮助。
 
  Drive.ai跟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比如跟车队部署改装套件这样的方案,OEM在这里面有一些目标?除了开放接口,他们还有什么想法?
 
  王弢:OEM目前的主要商业模式还是卖车给终端消费者,他们大部分利润都是来自这一块。现在有一个自动驾驶的趋势,他们也会奔向这个潮流,会有一些尝试,尝试量产一些带有L2、L3功能的车型,甚至有目标是作为L4的车,可能自己也会组建一些车队。我知道有几家车厂在组建共享出行的车队,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是下一个可能的增长点。但如果大家都选择共享出行,那大家都不会去买车了,对于他们自己本身商业模式会有一定的冲击。车商的优势,一个在于系统的整合,把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计算平台等等整合进汽车,这是他们的强项。一旦有解决方案以后,他们可以把成本降低,大规模生产,这也是他们的强项。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他们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比如他们在硬件方面有一套,但普遍来说业界都不认为车厂在软件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在这块帮助车厂,这也是我们的合作模式之一。
 
  L3这一块你们会有合作吗,因为现在车企对于量产L3还是很感兴趣?
 
  王弢:L3目前不是我们的重点,目前公司的重点还是L4。
 
  运营方面Drive.ai会跟车队合作,这个车队是指什么?是指Lyft这样的平台还是更传统一些货运车队,还是商务车车队?
 
  王弢:运营方面,我们希望可以成为自动驾驶的平台,核心的自动驾驶算法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开放这些车队运营的服务接口,比如一家物流公司想要跟我们合作的话,我们也可以开放一个接口给他们。但核心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还是由我们来维护。
 
  Drive.ai现在已经部署的3个车型,对你们来说有什么不一样,如何挑选的这3个车型?
 
  王弢:一开始的话,如果要快速搭建系统的话,林肯MKZ是比较不错的选择。奥迪A4,也是第一个尝试来展示我们交付turn key solution的能力,系统不需要大改动就可以放在不同车型上面。
 
  第三个商用车这一块,我们也是展示能够做商用车的线控,同时我们的系统也不需要大改动在商用车上就可以实现。
 
  Drive.ai跟Lyft的合作,你们会把这些无人车挂靠到Lyft平台上吗?
 
  王弢:不一定完全使用Lyft的平台,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因为用户体验上还是有一些不同。我们也要打造一个Drive.ai自己的平台,在用户界面上面跟普通的Lyft会有不同,是一个联合的APP。
 
  刚刚我们聊到Drive.ai也在开发自己的高精度地图,这是具体是怎样的?

  王弢:目前内部还是用的(自己开发的)高精度地图,但依赖程度没有那么高,我们对它的依赖方式也是会比较灵活一些。比如有的公司在使用高精度地图的时候,他们是利用车道线的反射值来判断车道线的位置,跟地图进行匹配,进行定位。但是我们发现,一旦下雨车道线反射率会有很大变化,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雨下得比较大的时候,可能有的技术方案是无法开的,因为地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水幕,所以雷达光打到地面上以后,它就很少有返回了,这其实是一个难点。我们在定位上采取的是稍微有一点不同的路径,这样对于环境的敏感度不用很高,我们已经公布过一段雨天路测的视频。

  之前Drive.ai对外有谈到,不止会做载客,还会做货物的递送,两者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王弢: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太大区别,因为我们选车型的时候也是选择了一个可以载人和载货两用的平台。载货会通过跟物流公司合作,目前已经在谈了。
 
  B轮融资完了之后,Drive.ai有一个retrofit kit的规划,现在有什么样的进展?
 
  王弢:retrofit kit就是turn key solution的另一个说法,retrofit的意思就是后装,我们暂时还不追求跟车进行完美的整合。还是在已有的车辆上进行改装,这样保证迭代的速度,能够更早把自动驾驶技术落地。
 
  Waymo早期想重新设计汽车,最后落地的时候并没有重新设计一个汽车。ZOOX现在在重新设计一个新的汽车。OEM和自动驾驶公司对未来汽车长什么样会不会有比较大分歧,大家想的以后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王弢:我还是那句话,造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大家可能认为汽车行业并不是一个高科技的行业,但汽车行业是非常非常成熟的行业,它发展了一百多年,内部知识积累不是我们这些公司可以做的,可以很快赶上的。当然电动汽车可能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我觉得这会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自动驾驶不能去等,不能去等电动汽车成型以后再搞自动驾驶,这两块得齐头并进。因为自动驾驶一些功能实现以后会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举一个例子,电动汽车现在有一大问题是充电桩不够,充电时间比较长,但如果你能够实现汽车共享,你把车开到一个地方以后,然后这辆车可以自动开去附近充电桩进行充电。这样使用电动车的门槛就会降低了。同时我们知道内燃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虽然现在也可以做内燃机的自动驾驶改装,但在引擎模型上,还是会比电动车需要做更多一些的工作。电动车的模型会简单很多,对于自动驾驶改造来说也是一个利好。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Drive.ai汽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