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凯“欠债门”背后 锂电行业现金流告急
电池厂盲目扩张背后造成的
资金链紧张,已经威胁到整个锂电池产业链的正常发展。
近日,一则关于“深圳邦凯新能源公司遭供应商堵门追债”的消息在行业内疯传。据业内人士提供的现场照片显示,一辆大巴车横停在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的邦凯工厂大门口,车身上贴着“邦凯,不要脸,欠债还钱”数个黑体大字的白底横幅。仔细看大巴车侧面还印有“豪恩集团”的企业logo。
时值下班高峰期,被“催债大巴”堵住大半个出口的邦凯工业园大门外格外拥挤,一群身着邦凯工服的下班工人脸色茫然地从大巴车身旁绕过。
随后,记者联系了深圳邦凯新能源公司(下称:邦凯电池)内部人员。据其透露,前来“上门闹事”的人和车是同样位于龙华新区的深圳某公司,该公司实际上是邦凯电池的下游客户。
上述人员提到,该公司从邦凯采购聚合物锂电芯用于生产无线耳机,两家公司合作已超过2年时间,彼此相熟。近期,这家公司财务部门通过邦凯方面走一笔数值280万元的账款。然而,恰好此时邦凯与另一家公司发生经济纠纷,这笔钱反被法院直接从邦凯账上划走。该公司前往索要此笔账款的时候,恰遇邦凯电池现金流紧张无力偿还。结果,该公司方面就导演了“堵门催债”。
上述人员表示,堵门事件发生后,邦凯与该公司双方已经在大浪区维稳办公室的协调下,用消化库存、以货抵债的方式解决了此事。
虽然此次事件迅速得以解决,但其暴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却是目前锂电池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金流告警。
产能扩张压力
“邦凯短期内现金流紧张,与其高层的经营策略有直接关系。”据一位熟悉邦凯电池的人士表示,邦凯方面近年来因新建工业园占用花费了大量资金,而这可能是导致此次邦凯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邦凯电池是一家老牌锂电池制造企业,迄今已有14年历史。据了解,邦凯电池现阶段拥有锂离子电芯产能1500万只/月,产品涵盖铝壳电池、聚合物电池、储能动力电池、成品封装电池等。
邦凯电池目前仍在使用的工业园是位于深圳龙华新区大浪街道的鸿富工业区内,其中有2000多名邦凯员工。据上述内部人士透露,邦凯电池大浪工业园内目前锂离子电芯的实际产量约为1000万只/月,产能利用率为60%以上。另外,邦凯在大浪工业园内还拥有两个锂电池封装(PACK)工厂,邦凯生产的锂离子电芯基本上都是自行封装后对外销售。
据邦凯电池一位内部人士透露,2012年邦凯电池营收接近5亿元,净利润为4000万左右。招商证券长期关注锂电池行业的投资分析师王建伟博士认为,从2012年营业数据来看,邦凯电池应该是一家经营情况正常的公司。“接近10%的净利率在锂电池行业算是比较可观。”但是新建的厂房仍未投入使用,可能因此占据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据邦凯电池另一位销售部负责人透露,早于2011年,邦凯电池开始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新工业园。
如今历时两年之后,邦凯新工业园已经基本建设完工。据介绍,新工业园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万平方米,整个新工业园仅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就花费了数亿元。
邦凯新工业园主要对包括聚合物锂离子电芯和铝壳锂离子电芯生产增加了部分产能,另外还对部分原有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更新。据以上负责人透露,邦凯电池目前位于大浪区的工业园仍是租用场地,预计公司将于2013年年底之前全部搬到新工业园内。
没落的贵族
“邦凯电池如今的营运实力与行业口碑已经无法和三年前相提并论,他现在更像是一个没落的贵族。”谈起邦凯,一位行业人士这样评价道。
2005年,台湾芯片设计厂商联发科(MTK)推出首款山寨手机芯片平台(即MTK方案),随后数年中国大陆手机市场全面进入山寨手机时代。
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山寨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1.45亿部。
2006年至2010年期间,直接供应山寨手机的大批铝壳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甚至是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铝壳锂离子电池总销量达到11.2亿Ah,市场总规模超过80亿元。
1999年成立之初,邦凯电池便规模化生产铝壳锂离子电池。借助山寨手机的东风,邦凯电池迅速成长为铝壳锂离子电池的数家龙头企业之一。
据一位混迹锂电池行业十余年的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2010年以前,锂电行业内产值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力神、比亚迪、光宇、比克、邦凯。
2010年是国内手机行业的分水岭。2011年智能手机市场开始疯长,并迅速抢占了山寨手机的市场份额。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智能手机销量达到7344万部,同比实现129.4%的增长。
2009~2011年间,受国内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电子产品热潮的影响,国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
据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聚合物电池市场规模仅28亿元,2012年该领域市场规模接近翻番。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彻底改变了国内锂电池行业的格局。
随着智能手机对传统功能手机(含山寨机)市场份额的进一步冲击,从2011年开始包括比亚迪、天津力神、邦凯在内的多数电池厂家在铝壳方面的出货量开始出现下降。另外,经过前面多年的行业价格战,铝壳锂电池毛利率已经非常薄,大部分电池厂家该领域的毛利率普遍低至10%以下。
2011年邦凯电池的铝壳锂离子电池销售额达到4亿元,占比全国市场份额近5%,仍然位于行业前列。2012年邦凯铝壳电池业务迅速萎缩,销售额跌至2.6亿元,下降幅度达35%。邦凯电池在铝壳离子电池领域首次跌出行业前五名。
“邦凯在聚合物电池领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据深圳一家中型数码锂电池企业负责人透露,早于2003年以前,邦凯电池就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然而一直到国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发展迅猛的2011年前后,“鼓胀、漏液”等质量问题始终困扰着邦凯聚合物电池产品。
“2010年以后,邦凯开始走下坡路。”上述负责人提到,2003年前后数年时间里,由于技术不过关,产品不断出现质量问题,邦凯电池逐渐失去了原本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领域具备的先发优势。之后数年,邦凯在聚合物电池产能以及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显然已经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
相反,以美拜电子、东莞迈科、曙鹏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锂电池企业几乎都是从2010年前后开始布局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产能,如今他们其中的多家企业已经成长为数码锂电池行业内的大佬。
深圳市美拜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春对此表示,美拜电子正是从2010年左右开始布局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并借助近年来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热潮迅速成长。
李万春透露,2010年美拜电子聚合物电池产值仅1亿多元,2012年产值却已经超过3亿元。目前美拜电子聚合物电池的产能已经达到40万Ah/天。今年年初美拜电子又在广东东莞重新购置了100多亩土地,用于兴建锂电池产业园,计划将现有的锂电池产能扩张十倍。
2011年邦凯电池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销售额为0.5亿元。2012年邦凯电池在此领域的销售额首次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200%。然而,根据2012的产值计算,邦凯电池已经跌出国内数码锂电池产值前十名。
IPO或是唯一出路
邦凯电池新建工业园虽然看似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据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事实上两年前邦凯建设新工业园的目的并不仅是为了产能扩大的需要,而主要是为了当初公司的上市计划“做足表面功夫”。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早于2010年,邦凯电池就曾计划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现在位于光明新区的新工业园也是当初为了公司顺利上市而投资兴建。后来由于邦凯高层与投行方面因股权稀释,以及新产业园所有权等问题洽谈不拢,而致使公司上市计划流产。
事实上2010年是整个国内锂电行业最热闹的时期,这个时间段上市条件与有关政策都相对宽松。因此,期间有多家“涉锂”企业凭借锂电池概念成功上市,并在当时纷纷创下各上市公司股价的历史峰值。如今这批企业也顺利成长为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
统计发现,在2010年左右上市的锂电概念企业包括:亿纬锂能(300014,2009年10月)、新宙邦(300037,2010年1月上市)、当升科技(300073,2010年4月上市)、多氟多(002407,2010年5月上市)、赣锋锂业(002460,2010年8月上市)、天齐锂业(002466,2010年8月上市)等等。
经历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多数行业都迎来了较快的复苏期。而恰在此时兴起的电动汽车概念也将锂电池行业炒至沸腾。这也促使了2010年前后国内锂电行业涌现了一大批企业纷纷布局IPO。
邦凯电池正是在此背景下谋求上市。然而,当初与幸运之神插肩而过以后,邦凯电池显然希望继续通过新项目吸引投融资,为再赴IPO做准备。
王建伟表示,邦凯电池2011年建设的光明新区工业园项目,可能正是为了通过产能扩充等手段做好企业包装,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投资商进入。王建伟认为:“一年营收4亿元,净利润仅数千万的企业投资建设如此规模的工业园,肯定会对整个公司的
资金链造成极大压力。”
记者致电邦凯新能源公司董事长高萍求证,但高萍始终不愿意就以上问题作出正面回答。
记者查阅发现,2008年,邦凯引进了包括南方华银投资、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立信基金、深圳红岭创业投资、汇浪和投资五家投资公司,从200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以后,截至目前邦凯的工商注册企业类型仍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上半年近800家排队候审和已经过会等待发行的企业以及证监会IPO开闸窗口期迟迟未公布,让很多投资商和企业准备通过IPO上市实现投资回报的等待也变得遥遥无期。
对于已经投入长达5年的邦凯电池财务投资股东来说,能否尽快通过IPO等方式实现退出已经变得愈发急迫。
王建伟对此表示,邦凯电池未来的盈利看点就在于聚合物电池和动力电池两个项目。然而根据行业目前的情况来看,邦凯掌握的聚合物电池技术仍然无法与ATL、力神等行业一线企业竞争,即使新产业园项目中邦凯方面继续扩大聚合物电池产能,邦凯未来的竞争实力与盈利预期仍然有限。
王建伟认为,长达5年的坚持之后如果仍看不到企业新业务的盈利预期,投资商们选择撤资的风险会变得非常高。
虽然邦凯电池在现阶段锂电行业寒流中显得日渐乏力,但是业内知情人士透露,邦凯股东及管理层仍然希望通过上市挽回颓局,此或许也是这家“没落贵族”的唯一出路。
记者就此多次向邦凯方面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时,邦凯电池负责证券事务的融资部经理王旭军并不愿就公司IPO事宜做出正面回应。
据业内人士透露,深圳市立业集团已于近期再次出资入股邦凯电池。此前入股邦凯的5家投资公司之一的立信基金,便是立业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早于2010年立业集团便出资收购了广东精进能源电池公司,成为其控股股东。此次不论是增资入股还是收购股权,或许都是邦凯的一次自我救赎。
行业性现金流告警
邦凯电池如今面临的现金流危机在锂电池行业内并非个案,行业内多家企业
资金链都已经出现危机征兆。
锂电池行业内冗积已久的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各企业存货高企,再加上客户与供应商之间货款账期被无限制拉长导致应收账款放大等问题,都在煎熬着整个锂电行业生态。
在锂电池行业中,通常情况下都由电池封装(PACK)厂商直接面对下游终端客户厂家,其上游供应商则是国内外大大小小的锂离子电芯生产企业。春江水暖鸭先知,整个锂电行业生态的冷暖一般也由PACK厂商最先感知,并向上游传导。
记者查阅了锂电池P A C K行业包括欣旺达(300207.SZ)、德赛电池(000049.SZ)、飞毛腿(01399.HK)等数家上市公司的最新财报发现,其中几乎每一家都难逃存货高企,应收账款无限放大的命运。
欣旺达201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与存货分别为3.89亿元、3.95亿元,两者占比公司总资产分别为19.7%、20%;德赛电池2013年半年报显示,应收账款与存货分别为4.41亿元、1.65亿元,占比总资产分别为31.3%、12%;飞毛腿2012年年报显示,应收贸易款项与存货分别为6.33亿元、4.60亿元,占比总资产分别为30%、22%。
安信证券首席行业分析师黄守宏对此表示,以上三家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比总资产合计都超过40%,说明企业回款周期过慢已经威胁到企业现金流运行情况。
邦凯电池虽然是一家锂离子电芯制造企业,但其生产的锂电池产品大部分都由自己旗下的PACK厂完成封装以后,再直接销往下游应用厂商。因此,邦凯面临的尴尬局面与多数PACK企业一样。
“一批货发出去以后,等上大半年都看不到现金回款。”邦凯电池内部的一位营销人员》表示,近年来下游手机、数码产品等终端应用厂商与电池企业的回款账期呈逐年拉长之势。
据了解,电池厂与下游客户的结款账期从早期的“月结”(30天),到之后的“双月结”(60天),再到如今的“季度结”(90天)。等过了90天以后,电池厂从客户那里收回的却是一堆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期动辄半年。
“承兑汇票虽然可以作为交易凭证支付给供应商,但这会进一步对企业现金流造成压力。”黄守宏如是说,电池产品销往消费电子类企业,遭遇押款的局面日益严重,有些电池厂甚至已经习以为常。黄守宏认为,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不得不损失一部分收益作为利息支出。这对于原本毛利率稀薄的锂电池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谈及行业现金流情况,李万春表示:“如今锂电池行业上、中、下游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现金流吃紧的局面,大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锂电芯制造企业作为锂电食物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出现的任何波动都会直接传导给上游锂电池材料供应商。一旦电芯企业
资金链出现危机,对上游供应商的作用时间与效果显然会来的更加迅猛。
记者查阅了国内锂电池材料上市公司的财报发现,包括江苏国泰(002091)、当升科技(300073)、多氟多(002407)、中国宝安(000009)等多数锂电材料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都呈现负值。另外,这批锂电材料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总流动资产的平均值已经接近20%。
据杉杉科技(600884)一位销售负责人透露,国内目前向邦凯电池供应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企业主要有西安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
这位负责人谈到与下游电池厂合作账期时表示,如今与电池厂之间的账期经常拖至3~4个月,而且也会收到很多银行承兑汇票。
李万春认为,目前电池产品利润已经非常稀薄,仅这为数不多的利润又要被不断投入到产品产能扩张与设备升级中去。“如今不进行产能扩充很快就会被同行超越,继而失去市场份额;扩充产能又会极大地消耗企业现金储备。”
正是由于这种产能投入与产出利润之间比例长期失调形成的恶性循环,造成了如今锂电池行业普遍遭遇现金流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