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赛道,广东/福建/湖北/湖南谁更强?

时间:2023-11-09 18:05来源:绿研院 作者:子蕊
点击:
近期发布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新型储能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已成为工业经济主要增长点。
 
《报告》指出,2022年全国共有3.8万家储能相关企业成立,是2021年的5.8倍。从地域分布看,广东、江苏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22年新成立企业分别为4044家、3225家,居全国前两位。
 
未来一段时间产业主要基于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主要是锂电储能。锂电储能系统将持续向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型储能应用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的锂电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0GW,2030年达到250GW,锂电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技术加快应用脚步。
 
在11月9日举办的首届世界储能大会上,欧洲电池联盟负责人托雷·塞克尼斯在演讲中表示,目前,中国在全球储能产业中起引领作用。此外,美国与欧洲也是两大市场。美国市场中,以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为引领;在欧洲,以英国、德国及意大利为主要市场。
 
塞克尼斯还表示,尽管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是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但是电池储能已显现出比动力电池更快的增速。
 
进入11月,就有广东、福建、湖北、湖南多个省份召开了与储能/储能电池相关的大会或活动,那么,在该领域,哪个省份更强呢?
 
广东珠海
 
11月8日,2023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大会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广东珠海开幕。会上透露,今年仅前9月,广东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已突破2890亿元,同比增长7.3%。2022年,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约1500亿元。
 
“广东省是国内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最早、产业覆盖最全、最成熟的地区,覆盖了电池、材料、设备、电、芯、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及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红表示,近年来,广东各地市在政策供给、技术研发、项目引进、应用拓展等方面精准发力,全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会上,《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广东新型储能产业链整体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深圳已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锂电池关键材料产业集群,珠海、广州、惠州等地锂电产业蓬勃发展。
 
在大会上,珠海市完成新型储能重点签约项目集中签约,项目包括江苏海四达年产6GWh储能电池项目、广东鸿钧7.2GW异质结新型高效电池项目,鹏辉能源10GWh储能电池及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项目、恩捷新材料三期项目、海博思创储能系统智能产业基地项目等。截至目前,珠海市新兴储能产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超8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新增产值超1500亿元。
 
福建宁德
 
11月9日上午,在首届世界储能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宁德市“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称号。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提出,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储能产业加快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发展新型储能对于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区域首席代表康博思指出,新型储能将改变我们生产、分配和利用能源的方式。这一充满活力和不断发展的领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保障子孙后代福祉的关键与基石。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表示,我国储能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链产值已接近2000亿元。2023年上半年,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863万千瓦,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下一步,工信部将与有关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二是注重中试验证和场景牵引,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四是深化国际合作。
 
中共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介绍,宁德市培育形成了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地标。依托宁德时代等领军企业的强大牵引力,宁德在储能赛道上抢抓机遇、率先开跑,储能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
 
会上,宁德市举行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项目63个,计划总投资1191.2亿元。涵盖储能电池正负极关键材料、结构件配套、智能装备等上游配套;储能电池、PACK、工商储能与家庭储能等中游产品生产;电动航空、电动船舶、光储充检、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储能技术服务等下游新应用场景,着力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湖北荆门
 
第六届楚商大会产业发展论坛暨新能源高峰论坛11月8日举行。此次论坛上,17位行业专家、企业家受聘为湖北省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发展顾问。27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357.6亿元。
 
目前,湖北已初步形成以武汉、荆门、宜昌、十堰、襄阳为核心,孝感、鄂州、仙桃、荆州等多点支撑的动力储能电池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全力打造“锂资源开发—锂材料汇聚—锂终端应用—锂电池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锂电项目投资额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的15.1%。
 
此次论坛上共签约项目27个,包括储能设备制造、锂电精密智能气体监测仪制造、锂电设备及新能源模组连接件生产等,将全部落户湖北荆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能位居湖北第一,该市依托亿纬动力、格林美等头部企业,引进恩捷、科达利、新宙邦、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基本形成锂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湖南长沙
 
11月3日-5日,第一届新能源与储能工程湘江国际论坛暨2023中国(长沙)电池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行,会上,湖南立方、亿纬锂能、格林美、中伟新材料、谦吉投资、湖南时代联合新能源等近100家企业展示了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及储能系统产品。
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剀表示,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作为长沙发展势头最好的产业之一,2022年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长沙形成了从前驱体到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完整的产业链,力争在2026年打造成5000亿级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湖南省先进能源材料产业集群战略专家委员会主任钟发平表示,储能行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我国在该领域内具有“领跑”意义的先进技术还不多,储能转化的相关机理、技术及系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对储能的基础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不足,尤其在技术标准与行业法规方面缺少话语权。他建议一方面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和提升,另一方面,行业和企业需要携手走向规模化和智能化,在论证过程中找到最优技术路线,持续降低成本,减低碳足迹,支撑储能产品迭代和国际竞争。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沙正大力发展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而近年来,望城经开区则提前谋划,引进了德赛电池、长远锂科、永杉锂盐、湖南轻盐等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总结
 
虽然储能及储能电池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但同样存在着不小的挑战,如上游锂盐价格波动巨大、产能扩张严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储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8月生效的欧盟《新电池法规》明确要求,电池制造商在生产阶段之外,承担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生产者责任,包括回收和处理废弃电池。在此背景下,督促中国储能企业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
 
有业内专家认为,欧盟《新电池法》对中国储能行业的冲击不会是偶发的个例,应该将其置于巴黎气候协议和欧盟边境碳关税的时代大趋势下看待。
 
总之,储能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学科,要想在国际上得到话语权,中国企业还要从技术、设备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实力!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储能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