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口高达2200万!毕业生月薪过万!

时间:2023-03-21 17:42来源:电池联盟 作者:松松
点击:

一、新能源行业景气持续提高
 
新能源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多家动力电池产业链上市企业近期披露的财报显示,2022年度营收和净利润均有大幅增长。宁德时代2022年营收超过3000亿元,净利润超过300亿元;恩捷股份归母净利润达到40亿元,同比增长47.2%;融捷股份则在2022业绩快报中宣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472.94%,达到24.40亿元。 
 
这些企业业绩的持续提升,主要受到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增加的影响。新能源行业的景气度不断提高,上游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涨,锂电材料和设备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使得企业在锂矿采选、锂盐加工及冶炼、锂电设备制造等方面业务获得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新能源行业的前景依然非常乐观,近期多家企业的业绩增长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新能源行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锂电池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动力电池需求量也迅速上升,行业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大。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71%的企业看好今年的经济走势。
 
根据科锐的调研,新能源及汽车领域、电池材料工程师等的薪酬涨幅都能达到30%至50%根据某电力龙头企业招聘信息,熟悉电池工艺及生产线的电池高级技工或电池工程师,其年薪可达15-26万
 
职友集统计了最近一年1049份样本发现,动力电池领域员工的薪酬区间为4.5~50K,行业的平均薪资在11.9K,在行业竞争力分析排名中,整个新能源行业可以排到第二名,仅次于金融行业。从中也可以窥见动力电池领域对人才的渴求情况。
 
随着车企进行新能源汽车转型与科技公司研发无人车等相关因素影响,也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加剧了动力电池行业的人才短缺潮,所以具有研发能力的高端人才就成了各家集中争抢的人才资源。
 
总的来看,动力电池行业正经历快速发展,但人才供应并没有及时赶上。
 
这一现象还将会持续存在,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至2025年,制造业人才缺口高达2200万,节能与新能源行业人才需求达到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
 
对新能源行业从业者而言,在现有技能基础上向上迁移,参与核心业务、转换赛道进入朝阳行业,职业发展或许将迎来新的机会。同时主动挖掘稀缺的职位,培养自己的软硬性技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坚守长期主义,将会获得较好的发展。
 
三、持续提升自身能力,打破人才交流壁垒
 
电池联盟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人才资源报告》中提到了技术性从业人才晋升问题——
 
“新增的产能意味着基础岗位需求的大量增加。基础岗位需要从业者具有一定的生产制造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是新能源/电池行业技术变革较快,也对从业者提出了较高的专业技能要求。但目前尚没有针对电池制造设置专业课程的职业院校,各个企业间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职业体系标准。最终技术型人才随着工龄的增加,上升通道逐步收窄。
 
目前市场上由于动力电池企业、车企、科技公司等企业的特殊培养体系,人才之间的晋升和上升通道受到壁垒限制。此时,若拥有一个符合行业标准能力认证的技术证书,将会极大地提高动力电池人才的职业价值和议价能力,也能更好地迎合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迎来个人职业发展的新阶段
 
如何获得一个国家支持、行业认证的职业技术证书呢?
 
可以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评价的电池制造工程师暨电池行业职业技术培训(高级班)
通过该培训与考试后,将会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电池工程师职业技术证书
除证书以外,你有可能还将获得更多。如:
·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薪资收入;
·拓展行业人脉圈,认识众多来自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相关领域的学员、专家;
·获得高含金量的职业技术认证,助力评选专家职称
·国内著名专家授课,培训+考试、理论+实操,学习行业前沿的电池制造技术;
 
作为电池行业从业者,专注于提升技术水平,提升职业价值,获得由权威机构颁发的专业职业技术证书,将会是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助力。
 
四、电池制造工程师职业技术培训情况
 
·培训内容:
 
1.国家政策专题(包含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氢能及燃料等相关政策及标准内容)
 
2.电池生产基础知识专题(包含电化学、电池基本原理、电池技术及工艺等内容)
 
3.电池生产工艺及安全生产专题(包含企业生产管理、电池生产工艺、生产防护等内容)
 
4.电池生产设备专题(包含电池生产设备运行和管理、设备故障应急等内容)
 
5.电池品质管理与检测专题(包含材料检测、电池产品性能评价、电池安全评价与检测等内容)
 
6.行业与技术发展专题(包含消费类、储能类、动力类市场趋势等内容)
 
·培训对象:
(1)电池产业链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技术领导;
(2)企事业单位负责生产、研发管理人员、标准化体系管理人员、检测/采购/运行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员;
(3)应用领域的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业务人员;
(4)涉及电池管理系统、咨询、研究、检测服务及第三方机构等相关人员;
(5)各级政府负责新能源电池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领导及管理人员;
(6)希望系统学习电池相关知识,提高新能源电池领域专长的单位以及中、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联系方式:

图片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