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星闻 >

锂电池史话

时间:2019-10-18 15:36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袁允斌
点击: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在颁奖词中指出,轻巧、可充电且能量强大的锂离子电池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各种产品,并可以储存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大量能量,从而使无化石燃料社会成为可能。
 
  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所言,今天的锂离子电池已不仅仅是一项高新研究成果,而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的一部分,甚至已经是一项巨大的产业。那么,锂离子电池的历史和现状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成就一项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的?
 
  规模500亿美元的诺奖成果
 
  在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历史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今天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这也能让我们了解到这项发明是有多么伟大。
 
  根据2019年的公开报告,仅在2017年,锂离子电池的全球市场规模就达到442亿美元或158.9GW·h,且仍在以10%以上的年增长率迅猛增长。也就是说,锂离子电池目前的年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从这一意义上说,锂离子电池是近年市场规模最大的诺奖成果。
 
  在应用领域上,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行业(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数码产品)的应用最为广泛,在2017年占比43.5%,交通市场占比41.3%,主要的应用就是电动汽车,剩余的市场占比属于工业储能市场。
 
  在全球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中日韩三国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占全球产量的95%以上。其中,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一跃成为全球锂电池最大的生产国。
 
  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各国均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作为减排重要途径,锂电池已经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种新型改进技术层出不穷。从这一角度上说,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十分光明。
 
  在锂离子电池之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电池,而电池其实是一种颇为经典的供能方式。电池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装置,它一般由正极、负极、电解液三部分组成,外接设备便可工作。从1800年意大利化学家伏特发明伏特电池开始,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就没有太大变化,而是在正极、负极、电解液和其它部件的材料上做文章。
 
  19世纪中叶,可以重复充放电的蓄电池应运而生。1859年,法国人普兰特发明了经典的铅酸蓄电池,它使用二氧化铅做正极,铅做负极,稀硫酸做电解液。这是一项非常成功的发明,直到今天还在汽车蓄电池等领域广泛使用。到19世纪末,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相继出现。除锂电池以外,今天常见的所有种类蓄电池都已在20世纪到来前问世。
 
  既然电池得到了长足进步,19世纪的工程师就开始尝试使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驱动小型车辆,这就是电动汽车的雏形。1881年,法国人古斯塔夫制造了第一辆使用铅蓄电池的电动汽车,随后迅速量产,一度风靡一时。然而,1885年,燃油汽车问世,以铅蓄电池为动力源的电动车的缺点很快暴露:它行驶过于缓慢,最快只能达到20千米/小时,续航里程也很差,最多100千米。于是,电动车又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仅在高尔夫球车和电动自行车等极少数方向继续应用。归根到底,与内燃机相比,铅酸电池不能胜任为人类提供一般动力的工作。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蓄电池技术几乎停滞了。
 
  直到半个世纪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推动了上游石油行业在规模上的发展。然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分布十分不均衡。欧美国家需要大量的石油消费,而油田则集中在不稳定的中东。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一度短缺,对西方国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困难。另外,70年代,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有提高。这样,当时的科学家和企业开始寻找更加节能和高效的石油替代能源,电池也再度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锂电池发展之路
 
  前面已经说到,铅蓄电池的电动车之所以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因为其不能提供燃油汽车的性能。而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铅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太低,即使是后面出现的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也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即电池单位体积或质量所释放出的电能,电池材料是决定性因素。不管是铅还是镍,由于其自由电子数量相对于原子质量很低,能量密度自然低,而只有元素周期表前排的元素,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显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位的锂具有最低的电极电势,是制造高性能电池的不二选择。锂电池就成为了必然的突破方向。
 
  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当时的埃克森化工公司为寻找替代能源,开始研发锂电池,也开启了本次诺奖成果的研发之路。很快,埃克森的研究员斯坦利·惠廷厄姆(本次诺奖得主的第二位)制造出第一种锂离子电池。他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金属锂作为负极,制成首个锂离子电池。从思路上说,这一电池构造类似于既有电池品种,但仍不是好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这样说呢?正极材料硫化钛尚不是最好选择,负极材料的金属锂则极度危险。作为一种碱金属,金属锂具有高度反应性,它会在空气或者水中燃烧,使用起来十分不安全。另外,如果直接用金属锂作为负极,在充电过程中会出现枝晶现象,进而引发电池自燃。直到今天,锂枝晶仍然是锂离子电池自燃的主要原因。
 
  不过,惠廷厄姆的研究发表后,锂电池的基本构造就此确定,此时的研究方向已经转移到寻找合适的正负极材料上面。对于锂电池的发展,惠廷厄姆自然当记首功。
 
  1980年,当时牛津大学的约翰·古迪纳夫(本次诺奖得主的第一位)和水岛公一发现了锂离子电池的良好正极材质钴酸锂,它结构稳定、容量比高、体积能量密度优异,今天仍是3C产品电池正极的首选。古迪纳夫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贡献在于正极材料。1983年,古迪纳夫再次发现正极材料锰酸锂,它低价、稳定,具备优良的导电、导锂性能,且氧化性低于钴酸锂。到1997年,他再度独立研发出优异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至此,古迪纳夫研发出了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所有常用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方面,为避免直接使用金属锂,科学家开始使用层状材料,使锂离子嵌入其中。1982年,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阿加瓦尔和塞尔曼发现,锂离子可以嵌入石墨,此过程快速且可逆。在此基础上,锂离子石墨电极由贝尔实验室试制成功。这样,到80年代初期,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也找到了。
 
  1985年,旭化成的研究员吉野彰(本次诺奖得主的第三位)在古迪纳夫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款可商业化的含锂碱性锂离子电池。1991年,索尼和旭化成运用钴酸锂作为电池正极,石墨电极作为负极,成功开发出第一款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并迅速引领了3C产品的发展,移动电话、笔记型电脑等携带式电子设备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使用时间大大延长。
 
  随着索尼和旭化成完成电池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诺奖之路就完成了。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锂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行业低调大佬,市值超2000亿,要把家乡打造成中国锂电池之都

    根据业内分析人士评估,在锂电池板块中,到2020年底,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只排在第九名。而亿纬锂能的盈利能力,在锂电池板块中排第三。
    2021-06-09 10:17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四十余载 致力于我国锂电池研究

    在我国的电池材料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2020-11-20 11:31
  • 执磷酸铁锂电池 弄潮新能源产业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马紫峰教授团队经过15年的努力,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体系,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工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9-01-31 09:46
  • 崔光: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应用基础研究

    万米深海下压力巨大,一根钢管都会被压扁压爆。而让处于深海的电池正常输出能量,持续为海下工作提供能源则是一件难题。上周公布的 2017年度青岛市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项目——“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的应用基础研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018-07-04 14:33
  • 研发水系锌电池 香港高校挑战锂电池“霸主”地位

    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支春义(中)带领李洪飞(左)、唐子杰(右)等博士生研究出一种水系锌电池。图为三人分别手持封装后的锌电池以及用来制造两个电极的二氧化锰材料和锌片。
    2018-06-29 14:57
  • “碳”究者杨全红:给锂电池来场大瘦身

    科研有时很简单,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高深。科学家要做的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真正的学术问题,捅破那层窗户纸,从而打开一扇窗,望见更远的风景。 四月芳菲,校园里的海棠争相盛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杨全红的科研事业也
    2018-05-02 15:00
  • 吴锋 情系绿色电池

    吴锋作为我国锂离子电池研究最早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带领团队发明了高性能电极材料、高强度陶瓷复合隔膜、具有阻燃性和电化学兼容性的功能电解质
    2017-12-12 14:35
  • 郑永刚:做锂电池材料的世界霸主

    专访人物:郑永刚 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任上海新沪商联谊会会长,今年7月履新上海市宁波商会会长。 金秋十月,浦江之畔,上海市宁波商会迎来了乔迁之喜,新址位于象山商人洪根云开发的东方渔人码头办公商业综合体内。今年7月履新上海市宁波商会会
    2017-11-25 09:44
  • 杨裕生:关注电动汽车发展又五年

    “我赞成发展并研究高比能电池,但我不欣赏为了追求纯电动里程而将比能量放在第一位、安全性放在第二位的急性行为。”
    2017-10-13 11:22
  • 董明珠一旦造车,会造什么样的车?

    这里暂且不说董明珠参与“造车”的可能性有多大,而是要说说她一旦参与“造车”,会造什么样的车。
    2017-09-21 09:41
专题
相关新闻
  • 行业低调大佬,市值超2000亿,要把家乡打造成中国锂电池之都

    根据业内分析人士评估,在锂电池板块中,到2020年底,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只排在第九名。而亿纬锂能的盈利能力,在锂电池板块中排第三。
    2021-06-09 10:17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四十余载 致力于我国锂电池研究

    在我国的电池材料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2020-11-20 11:31
  • 执磷酸铁锂电池 弄潮新能源产业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马紫峰教授团队经过15年的努力,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体系,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工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9-01-31 09:46
  • 崔光: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应用基础研究

    万米深海下压力巨大,一根钢管都会被压扁压爆。而让处于深海的电池正常输出能量,持续为海下工作提供能源则是一件难题。上周公布的 2017年度青岛市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项目——“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的应用基础研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018-07-04 14:33
  • 研发水系锌电池 香港高校挑战锂电池“霸主”地位

    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支春义(中)带领李洪飞(左)、唐子杰(右)等博士生研究出一种水系锌电池。图为三人分别手持封装后的锌电池以及用来制造两个电极的二氧化锰材料和锌片。
    2018-06-29 14:57
  • “碳”究者杨全红:给锂电池来场大瘦身

    科研有时很简单,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高深。科学家要做的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真正的学术问题,捅破那层窗户纸,从而打开一扇窗,望见更远的风景。 四月芳菲,校园里的海棠争相盛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杨全红的科研事业也
    2018-05-02 15:00
  • 吴锋 情系绿色电池

    吴锋作为我国锂离子电池研究最早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带领团队发明了高性能电极材料、高强度陶瓷复合隔膜、具有阻燃性和电化学兼容性的功能电解质
    2017-12-12 14:35
  • 郑永刚:做锂电池材料的世界霸主

    专访人物:郑永刚 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任上海新沪商联谊会会长,今年7月履新上海市宁波商会会长。 金秋十月,浦江之畔,上海市宁波商会迎来了乔迁之喜,新址位于象山商人洪根云开发的东方渔人码头办公商业综合体内。今年7月履新上海市宁波商会会
    2017-11-25 09:44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