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时间:2024-01-08 10:02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靳雅洁 赵若伊
点击: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氢能主导能源体系、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氢经济”概念就已被提出。而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需求,正在打开氢能作为零碳二次能源的新增长空间。
 
  我们离氢能主导的时代还有多远?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简称《报告》)发布会暨2024能源化工产业论坛上,业内专家对此进行了探讨。
 
氢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目前氢能产品95%都用于非燃料用途,如用作工业原料。随着氢能在交通、发电和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其能源角色将更加名副其实,用途从原料为主转向原料燃料并举。”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罗大清认为,“双碳”目标是氢能转型发展的最大动力,氢能在能源体系中地位的转变将与氢能产品供给侧的源头减碳相关。
 
  其中,氢能与电力系统的耦合将成为氢能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一,特别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耦合。据《报告》预测,到2060年我国专门制氢的用能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22年的1%增加至93%,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制氢占比达2/3,氢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报告》同时提出,2020~2060年,我国氢能规模将从3173万吨增至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也将从2020年的3700多亿元增至4.6万亿元。从测算结果看,氢能几乎可在所有关键减碳路径中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氢能约占我国终端用能规模的3.8%,主要存在于工业部门;到2060年,氢能占比将增至12%,届时化工用氢的主要领域是合成氨和甲醇,合计约占工业用氢的40%。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柯晓明表示,中国石化当前正在着手构建氢源低碳化场景,如建设新疆库车光伏制氢示范工程、宁东天然气掺氢管道示范项目等。未来,中国石化还将促进地热与氢能融合发展,从而加快推进节能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消费。
 
低碳氢迎来商业化关键阶段
 
  《报告》认为,未来10~15年将是低碳氢(即蓝氢与绿氢)从培育期走向商业化的关键阶段,绿氢将在2035年对灰氢形成竞争优势。
 
  “低碳氢将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工业、交通、建筑和电力部门实现规模部署,为低碳氢基原料及燃料等新兴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罗大清指出,未来10~15年将是低碳氢从培育期走向商业化的关键阶段,打通瓶颈、探索场景、降低成本是其关键。再过15年时间,低碳氢将在主要领域实现规模部署,成为助力我国碳中和的重要力量。
 
  《报告》作出如下判断:从目前至2045年,将以灰氢减退、源头降碳为主,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亿吨;到2060年,以绿氢替代、终端降碳为主,可再实现二氧化碳减排6亿吨。届时,氢能产业对我国“双碳”目标的贡献度可达10%。
 
产业发展应聚焦科技降本
 
  罗大清指出,经济性是预测氢能源结构和氢能渗透率的关键因素。预计非工业部门终端供氢成本到2040年有望降至25元/千克,进入多场景应用的经济性区间。
 
  “未来,氢的估值还会逐步将碳价值纳入其中。”谈及氢能产业的成本变化,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任佳宁表示,随着氢能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到工业、交通、电力、建筑以及其他领域,氢的使用量将大规模提升,氢的运输和存储方式也将发生变化。氢的运输将会由现在的长管拖车为主,转变为长输管道为主;氢的存储方式会由气态储氢为主,转变为多种方式并存,成本也将有所下降。
 
  罗大清建议,当前氢能产业发展应当聚焦科技降本和示范破局。在生产方面需要借助科技进步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低碳氢降本增效、发展壮大;在运输方面则需要提升氢能运输压力等级、扩大运输规模,从而降低储运成本,打通供给侧和需求侧,从而推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未来市场生态有待完善
 
  “我们对2030年氢能产业的投资需求做了测算,电解水制氢、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等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资大约在6200亿元,单靠氢能企业的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任佳宁说。
 
  在对当前氢能市场的情况作分析时,任佳宁表示,从近期来看,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其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设备更新、关键技术突破、终端市场推广等方面均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未来还需要继续完善氢能投资渠道,继续深化金融机构和氢能企业的对接,创新融资方式、不断丰富融资途径,以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但同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能源政策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景春梅也强调,氢能作为新兴产业,其经济性、技术、产业的协调配套、安全性系统的协同等都有待完善。此外,氢能产业的用户需求和产能供给将存在一个较长的适应和匹配过程,盲目扩大产能并不可取,产业未来发展还需要更加客观理性的分析。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氢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 氢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我国氢能技术及产业快速发展: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完成达速试跑,海水直接制氢技术在福建海试成功,《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等陆续推出……氢能作为清洁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成
    2024-06-04 09:19
  • 氢能加速跑!2040年我国燃料电池车辆渗透率有望达到50%

    作为前沿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景,氢能产业热度再起。
    2024-06-03 09:16
  • 946万元入股!油气上市公司跨界氢能!

    瀚氢动力是国内车载及无人机供氢系统和航天动力推进系统领域的民营领先企业
    2024-05-28 10:53
  • 以点带面拓展应用场景示范 笃行不怠迎接氢能产业的春天

    双碳目标为氢能快速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2024-05-24 09:47
  • “氢”风吹“绿”万亿大市场 四川如何练氢功

    新赛道竞技大幕拉开,四川实力如何?5月中旬,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展开调查,从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氢能全产业链视角,感受四川练“氢”功的现状。
    2024-05-23 09:19
  • 氢能产业调查

    我国氢能正处于规模化导入期,尽管全国各地陆续发布了上百份氢能相关规划和政策,但产业尚未形成统一有序的管理机制,关键技术和标准体系支撑较为薄弱,各界对于氢能的认知尚不全面。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2024-05-20 09:35
  • 应用端“破局”,拓展氢能产业空间

    全球领先的综合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村田制作所,将其在中国启用的首个氢能源物流运输放在了无锡工厂。本月6日,两辆氢能货运卡车驶出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的厂区奔赴供应链。作为无锡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之一,氢能应用再引关注。
    2024-05-16 09:31
  • 马来西亚多举措促进氢能产业发展

    近年来,马来西亚积极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氢能产业成为发展重点之一。
    2024-05-15 09:28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