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路透社报道称,德国戴姆勒集团与中国吉利控股在北京举行了一次秘密会晤。吉利向戴姆勒提议,如果戴姆勒以折扣价格增发新股,吉利欲持有3%-5%的股份。此外,吉利还提议与戴姆勒在武汉组建一家电动汽车合资公司。不过,戴姆勒拒绝了吉利的前一项提议,至于第二项提议暂时没有更多表态。
记者就此向吉利方面求证,其称“没有听说”。不过记者发现,这已不是吉利与戴姆勒之间第一次传出绯闻。早在2016年就出现过“吉利斥资146亿美元,收购戴姆勒27%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的传闻。另外,这也不是戴姆勒第一次被被中国资本关注。
从目前国内趋势来看,吉利和戴姆勒的合资合作的确存在可以探讨的空间。比如双方共同成立一家
电动车公司,此举正如今年以来的江淮大众、众泰福特合资一般,都是迫于“双积分制”压力做出的战略选择。
就吉利而言,其确实有着发力电动车的内在需求。然而戴姆勒在新能源方面已有较为成熟的布局,除了自身的新能源规划,在中国还与与北汽、比亚迪联手,因此是否还愿意与吉利合作难以确定。
巧合的是,不久前同样是来自外媒的消息,长城考虑收购菲亚特克莱斯勒股权,意欲与该集团旗下的Jeep品牌展开业务合作。而后该传闻被否认。从中国汽车企业与国际大型汽车集团频传绯闻这一点来看,中国品牌意欲实现高端化和全球化的内在冲动越发强烈。
收购5%股份?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吉利提出当戴姆勒以折扣价增发新股时,欲持有其中3%—5%的股份。根据目前戴姆勒每股70.78欧元的股价来看,5%股份需要吉利大约付出近45亿美元的代价。
该报道同时指出,如若实现上述交易,吉利将成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东,仅次于科威特投资局和贝莱德集团,后两者分别持有6.8%和6%的股份。然而戴姆勒方面果断拒绝了吉利这一提议,原因在于戴姆勒“想保持目前股东结构的稳定”,并表示吉利如果有兴趣,欢迎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
目前无法确认该消息是否属实。不过这并非吉利第一次与戴姆勒传出股权收购的消息。早在去年,就有消息称吉利希望收购戴姆勒27%的股份,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当时吉利方面对此予以否认。
实际上,吉利已经是中国汽车业内最热门的海外收购大户。从全资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开始,吉利先后收购了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马来西亚宝腾49%的股权以及路特斯51%的股权,今年还收购美国的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由此看来,吉利的海外扩张一直箭在弦上。
而从戴姆勒方面来看,其本身就一直是备受各路资本青睐的对象。早在三年前,业界曾传出中国主权基金公司——中国投资公司意欲收购戴姆勒4%至10%的股权的消息,但最终未能成行。而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2015年时也曾表示正在与戴姆勒商谈入股事宜,并称将在2015年年底完成协商,但直到目前,北汽并没有完成对戴姆勒的持股计划。
实际上,导致北汽入股戴姆勒迟迟不见落地的原因可能就是入股方式。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蔡澈针对北汽入股事宜在2013年就已经表态,其称对来自中国方面的投资持欢迎态度,但方式限于从市场中购买股票,而非直接入股。但此后戴姆勒方面并没有就北汽入股事宜做新的表态。2017年北汽收购福建奔驰,双方在股权上进一步复杂化。而吉利这次入股,戴姆勒的表态几乎一样。
对吉利而言,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是世界知名的高端豪华车品牌,入股无疑能够为自身的品牌形象增光,再者为“资本换技术”获得空间。目前看来,吉利若从二级市场购入戴姆勒股票,其代价会越来越大。受益于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业绩表现,戴姆勒最近的发展势头良好,其股价也具备上涨空间。
成立合资公司?
路透社同时透露,在股权合作之外,吉利提议与戴姆勒成立一家合资电动车公司。从目前国内的政策趋势来看,这一提议并不意外。
在“双积分制”的压力下,国内车企和跨国企业有着生产更多电动车以抵消燃油车负积分的强烈需求。实际上,今年以来国内已先后有江淮大众、众泰福特等自主车企与跨国车企的合资公司成立,这两家公司各自发力自有品牌的电动车。
照此来看,吉利和戴姆勒并非没有合作的可能。但相对于上述合资,二者的合作难度更大。首先,戴姆勒在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布局早已开始,2012年戴姆勒与比亚迪合资建立了腾势电动车公司,今年又与比亚迪一起为该公司分别增资5亿元助其发展。11月初,戴姆勒还宣布计划在中国至少投资50亿元人民币,与北汽联合生产电动车和
电池。
其次,在国内北汽与戴姆勒合资成立了北京奔驰,因此戴姆勒在国内一直宣称北汽才是其第一合作伙伴,此前还以戴姆勒持有北汽股份12%的股权,北汽集团控股北京奔驰的方式实现双方之间的交叉持股,利益捆绑关系进一步牢固。
因此吉利半路杀出的几率并不大。但是吉利确实有着加快电动车发展的迫切需要。此前吉利曾提出“至2020年实现90%销量为新能源车”的目标,然而目前吉利旗下仅有帝豪EV、帝豪PHEV两款新能源车上市,其新能源车推出节奏缓慢并且销量也不理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帝豪EV卖出1.3万辆。
吉利与戴姆勒究竟能否走到一起目前看还无法确定。但是这一事件再次反映出中国车企对高端技术和品牌的追求从未停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