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8 日,通威股份发布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公告, 拟将天津宝坻40MW“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天津宝坻 20MW“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和农户等 105MW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等三个项目变更为“年产3.2GW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
电池项目”。
加速电池片产能释放, 募投项目变更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项目年产3.2GW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项目拟投入资金 20.23 亿元, 原项目剩余资金及其利息累计 9.05 亿元,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 公司拥有前期世界首条工业 4.0 高效电池生产线经验,该项目建设周期 1年,将于 2018 年 11 月竣工验收投产。 项目以无人智能制造路线为主,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物流仓储及相关配套设备, 完成后,公司在电池片领域产能将超过 10GW。 公司今年以来分别在单晶硅棒、晶硅电池、多晶硅料产业链多个环节陆续披露重要投资项目,累计计划投(出)资额超过 300 亿元。 募投项目的变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短期的融资需求,同时将加速公司在电池片段产能的释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电池片端的规模优势。
不断扩大产能, 巩固电池片细分市场龙头地位。 该项目是公司公告建设年产 20GW 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之后的分步落地,稳打稳扎不断推进电池片产能提升和技术进步,实现单 GW 投资规模的逐步下降。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优秀的专业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之一,并已与全球领先的组件企业协鑫集成、天合光能、阿特斯、晶科等建立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产品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公司在电池片板块的核心优势体现在成本下降和品质管控。在生产节拍管控上不断强化优势,平均 1.3 秒的生产节拍,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2.2 秒。 后期将通过规模优势及高效电池市占率的不断提升,重塑电池片环节在光伏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企业, 双龙头产业格局凸显竞争力。 公司在硅料、电池片领域的大规模投入,彰显了公司在光伏领域的决心和魄力。公司在多晶硅领域异军突起,产能规模从 2015 年的第 10 名迅速上升至第 3 名。今年 7 月技改完成后,已具备 2 万吨/年的生产规模。且通过成熟的冷氢化技术及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显着的成本优势,2018 年 5 万吨优质产能释放,将逐步对进口多晶硅进行替代。 电池片端,目前合肥拥有产能 3.4GW, 随着成都 2GW 工业 4.0 高效电池产线的投产爬坡,有望实现全年出货量增长超过 50%。募投项目变更的 3.4GW 新项目将为 2018 年业绩提供更大弹性。 公司在硅料和电池片端的成本和产能优势已逐步显现,将伴随平价上网的临近,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提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