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前沿 >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研发圆柱型钠离子电池

时间:2022-03-25 09:48来源:浙江在线-瓯海新闻网 作者:庄苗苗 许文星
点击:
 
       继1月生产出第一块钠离子电池样品后,日前,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布局完成钠离子电池中试产线,预计于今年内正式投产。这意味着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圆柱型钠离子电池脱离实验室,即将进入商业化生产。
     去年9月,瓯海区人民政府与温州大学签约共建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温州大学教授、全球高被引学者、国际钠离子电池领域顶尖人才侴术雷及其团队项目以此为契机落户温州,全力打造钠离子电池“百亿企业、千亿产业”。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位于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场地面积4719.09平方米,五年计划财政投入4000余万元。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由侴术雷教授担任院长,团队核心人员15人,以“储能技术、替代能源技术研发,构建国际新能源创新高地”为目标,打造“高、精、尖”双碳产业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为使命,下设钠离子电池重点实验室、Wiley全球知识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等机构,致力于研发世界领先的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解决大规模储能瓶颈性难题,布局低速电动车、电动船、家庭储能、电网储能等领域应用场景,实现高性能钠离子电池产品产业化,推动绿色清洁能源的发展。
     目前,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实现钠离子电池原材料的公斤级合成,并初步生产出高性能的钠离子软包电池,有效填补传统锂离子电子缺陷、突破全球钠离子电池制备难题以及满足未来多个应用前景。该钠离子电池采用普鲁士蓝为正极材料,生物质基硬碳为负极材料,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阻燃电解液。此前,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已开发出单晶大颗粒、低成本、无结晶水、比容量可调的普鲁士蓝正极材料,并实现吨级反应釜的生产,攻克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除水等关键难题,产业化技术已达到全球顶尖水平。此外,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全球首创秸秆烧结制备高效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核心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成本最低、最环保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并开发出国际领先的阻燃电解液生产技术,实现高安全、不可燃钠型钠离子电池的设计,解决了钠离子电池作为大规模储能应用的瓶颈性问题之一。
 
     “尽管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传统市场上表现出色,但由于其存在成本高和安全性低等问题,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电网存储中的部署仍然面临阻力。所以,和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质相似,且成本低的钠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有益补充。”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亮点之一是使用水性粘合剂,减少有机溶剂,一方面降低成本,并避免污染,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针对一些大型储能装置,例如智能电网、电动车等,逐步实现对传统的铅酸电池和镉镍电池的取代。”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肖遥表示,目前研究院已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重点实验室各成员分别对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方向进行全方位布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团队成员共承担相关的科研项目6个,发表论文30余篇,专利20余项,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如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等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钠离子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