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留美博士后苏州研发氢燃料电池

时间:2018-05-04 09:41来源:扬子晚报网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2018年4月里的一天,上午9点,苏州擎动科技有限公司的CEO朱威坐在苏州高铁新城的办公室内,与来自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大学的科研团队进行跨洋视频会议。他的身边,还有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材料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这是擎动科技的“三巨头”。而门外,站着一位来自苏州科技大学的材料学硕士,准备应聘公司的研发部门岗位。
 
  这家成立时间刚过一年的公司,缘何能聚集起一支高层次人才团队,且让苏州本地的高校人才趋之若鹜?原来,这群人为之奋斗的,是新能源汽车一个重要领域——氢燃料电池的研发。
 
 
     致力缩小和国外差距,留美博士后归国创业瞄准氢燃料电池
 
  如今,大街小巷都穿梭着的新能源电动车,正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动汽车广泛采用的锂电池,依旧存在充电时间长、续航时间短和电池寿命等瓶颈。近年来,另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已大步迈入汽车新能源领域,那便是氢能。氢燃料电动汽车的加注方式、续航里程、天气适应性都与传统的内燃机车无二,这种优势毋庸置疑。
 
  目前,通用、丰田、本田、现代等车企,都把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正高歌猛进的中国车企,自然不甘落伍,但迫于核心技术门槛、研发制造成本要远高于传统的电动汽车,目前仅有东风、宇通、金龙等商用车企愿意尝试,并且核心部件仍不惜高价从美、日等国进口。
 
  “为何不用国产?很多人问我,我说不是他们不爱国,是因为我们的上游技术研发至少落后人家5年!”朱威说。所幸近年来,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回归并进入该产业,正逐步缩短这个差距。
 
  朱威与其团队目前有着国内可规模商业化氢燃料电池的较高制造水准,他们主攻的就是其中最核心复杂的催化剂、膜电极组件。氢能发电驱动车,难度最大的当数膜电极制造,这就好比智能手机的处理器芯片,直接决定性能寿命级别,成本占到成品的四分之一以上。曾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的朱威,不仅将全球最前沿的膜电极研发技术带到祖国,更带回了在美国氢能源公司从业5年的科技人脉与先进理念。
 
      从专家到创客,苏州高铁新城鼎力支持
 
  2016年3月,朱威带着年幼的儿子,踏上归国创业之路。但常年攻读学位和开展科研的他,在回国自主创业方面并没有很清晰的路径。
 
  然而就在两个月后,朱威却意外收到了来自苏州相城“阳澄湖创客大赛”的邀请函,碰巧此时他对项目落户国内哪个城市举棋未定,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路演现场,这也是他参加的首个国内创业比赛。当年7月,朱威与北京、上海的多支产学研背景深厚的团队同场竞技,最终摘得了含金量极高的二等奖。“这是我迈向创客的第一步。”朱威如是说。
 
  致力于培育高端新材料研发产业的苏州高铁新城,在比赛现场就伸出了橄榄枝,并承诺在一位难求的国家级众创空间“苏州新门户·创客空间”内,为朱威和他的团队预留工位。
 
  2016年7月底,苏州擎动科技正式进园孵化,由于技术成熟,2017年2月,公司就成功“毕业”。当年,朱威被评为“阳澄湖领军人才”,因此获得了1600平米厂房的一年免费使用权,同时还获得了5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很快,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的荣誉也纷至沓来,朱威的名气一下在业内打响,迅速撬动天使轮、A轮及信用贷等千万级资本的注入,短短一年便走上由研发到产出的正轨。
 
  “投入对于氢燃料电池必不可少,但主力车厂尚未大规模进驻这片蓝海。因此,国内广大研发出生的创业者,往往止步不前。多亏了系统的创业扶持政策,让我的团队成长得这么快。”朱威说。
 
      市场前景广阔,力争做氢能源汽车“先行者”
 
  步入发展快车道的擎动科技恰如公司不远处的京沪高铁“复兴号”一样,极速前进。建厂投产不到一年,便将膜电极销售给了国内外一流电堆厂家,将用于东风、南京金龙等国内知名商用车品牌,目前两条自主研发组装的产线,年产量在10万片左右,今年全面达产后预计将实现1000多万元的年销售额。
 
  从擎动科技车间源源不断产出的高品质膜电极,目前已在国产市场崭露头角,占有一席之地。“今年很关键,一辆30千瓦电动汽车的电堆需要200多片的膜电极。我们现在年产能在10万片左右,到今年底,我们要做到100万片,力争做这个行业的‘先行者’。”朱威表示。
 
  尽管目前国产氢燃料能源商用车仅有数百辆穿梭在上海、佛山等为数不多的城市中,但不久的将来,这一数量会呈现可观的量级增长。据资料显示,在《中国制造2025》中,我国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我国道路行驶的氢燃料电池车达到12万辆。
 
  “一个新技术如果没有环境给它去落地,它就永远在实验室。氢燃料电池亟需在商用环境下去运作、验证。国内高性能车用膜电极还是以进口为主,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技术,在苏州这片创业沃土上,提高氢燃料电池的国产率,最终达到从电极到整车完全自主化的目标。”对标这个规划,朱威很有信心,在2020年底前,他仅需2000平米左右的厂房,即可实现3亿元的年销售额,并且作为高新技术型企业,其中的附加值十分可观,这与如今当地政府“亩产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的高质量发展思路完美契合。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燃料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