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笑:电动汽车是新时代变革 普及需全产业链配合

时间:2017-08-07 11:21来源:高工电动网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2017已进入新能源汽车发展成长期的第二个年头,从最开始的“十城千辆”,到现在全国推广,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家坚定不移的战略,普及之路虽充满挑战但日益开阔。根据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2017年上半年累计产量达21.2万辆,同比增长近20%。

  从具体市场结构来看,新能源乘用车今年上半年实现15.88万台的销量,占据上半年新能源车整体总销量的81.4%,甚至超过中国传统车市场中乘用车79.2%的占比。这意味着私人消费开始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中占据主体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产品投放市场,竞争趋向白热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性能与成本是考验企业产品的关键因素。

  普及新能源汽车需要产业链企业共同努力

  在新能源汽车普及过程中,购车成本高、里程焦虑和充电不便是新能源汽车用户普遍反映的三大痛点。随着基础充电设施的完善,里程焦虑和充电便利性问题可以逐渐解决,成本压力则与日俱增。
2017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明确在2016年基础上下调20%,文件还要求地方补贴额度不得超中央财政补贴额度的50%。随着补贴退坡机制逐步实施,车企的成本压力也在逐渐显现。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更快更好的推广,无论是整车厂、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产业链企业都要不断提升。

  尤其在动力电池方面,作为占据整车1/3以上成本的核心零部件,除了要不断提高动力电池比能量,性价比、安全等各方面都是重点,尤其是2020年之后新能源补贴退出,如何保证新能源汽车成本上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需要考虑成本和安全性、续驶里程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笑表示,成本是第一要素,对于消费者而言,实用性和性价比至上,不是政策鼓励就能成为换车动力。“新能源汽车是一种工具,不能仅仅靠政策驱动,购车成本和使用过程中的体验都应该是驱动力。”

  就动力电池的成本而言,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单体密度水平在2016年底已经达到220瓦时/公斤,价格低到1.5元/瓦时。冯笑认为,如果新能源汽车想要真正普及,电池的成本要做到0.8元/瓦时,这一目标低于国家2020年达到1元/瓦时的规划。

  市场是检验电池性能的唯一标准

  在过去的产业布局热潮中,国内由于受到政策指挥棒以及产业技术积累等多重因素影响,大部分企业集中涌向磷酸铁锂和三元领域。而随着市场化脚步的临近,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自2016年开始,一些长期坚持锰酸锂技术路线的电池企业开始获得下游车企认可,其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步升温。从今年公布的1-6批推荐目录来看,搭载锰酸锂电池的车型超过300款,包含客车、物流车和乘用车。

  冯笑认为,动力电池哪种技术路线占据主导是市场的选择,另一方面则需要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成本和性能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衡量。锰酸锂电池性能优越和安全性好,在国际上,尤其日韩,锰酸锂电池是新能源乘用车选择的主流,像日产聆风作为最早风靡全球的电动车搭载的就是锰酸锂电池,2016年底全球销量达27万辆。

  在中国,锰酸锂电池研发时间也相对较长且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我国在“十五”期间就着重发展锰酸锂电池,“十一五”和“十二五”分别是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之后,锰酸锂的技术研发更多地集中在了星恒、盟固利等坚持研发锰酸锂的企业。

  如今,星恒在锰酸锂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已长达13年,研发出了超级锰酸锂电池。通过市场反馈和技术提升,星恒的超级锰酸锂电池高温循环寿命提高了1倍,过去锰酸锂只有600次循环,今年做到了1200次以上。并且推出了13.5Ah、15.5Ah两款高能量密度电芯。其中15.5Ah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180Wh,电池包超过120Wh

  立足锰酸锂技术优势,星恒能够找到电池性能和成本的最终价值平衡点,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另外,星恒在锰酸锂领域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材料及电池整体性能都有足够的了解与把控,也成为星恒拓展别的材料体系的良好基石。例如基于星恒理解的这一套材料体系做出来的三元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相对也比较便宜,结构相对更加简单、实用。

  对于整车企业而言,其关心的点是性能和产品价格。因此无论是做圆柱、软包还是方形电池,都需要站在电池包和整车的高度去看待成本。根据不同车型的质保要求,比如物流车5年20万公里,乘用车8年12万公里。因此动力电池企业在质保的基础上把成本做到最低,哪种技术路线的市场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作为动力电池企业,星恒很早就开始了动力电池回收的布局。目前星恒在北京、济南、天津建立了回收试点,经过2014-2016年三年时间的试验,星恒回收电池的梯次利用率已经超过80%,2020年的目标是90%。而且第一批2000组电池的梯次利用后故障率低于1%。

  据了解,星恒二次寿命的技术基础在于拥有一套独到的循环利用方案。在电池的循环寿命后期,残余的循环次数无法预测,如果做不到每只电池的循环寿命相同,电池组是没法应用的,而星恒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2015年向物流企业供应锰酸锂电池到2017年,搭载星恒锰酸锂电池的乘用车批量上市,从新能源物流车到新能源乘用车,星恒从提升锰酸锂动力电池性能入手,践行着其进阶上升之路。

  按照星恒的战略规划,星恒将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经过平稳发展,首先将动力电池包价格降到1元/瓦时,并在加大技术研发以及生产及制造体系的优化后,在2020年努力实现动力电池成本降至0.8元/Wh。

  “人们对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的想象还是不够,这场变革可能要比汽车取代马车更为迅速和猛烈。”冯笑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一轮的变革,带给人们对未来出行生活的憧憬,人们的脑洞需要更大才能想象到未来的轮廓,而背后则是企业的不断技术升级和革新,才能让新能源汽车的这一场颠覆更具冲击力。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电动汽车 冯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 唐唯实:未来十年,电动汽车电池的重量需减半

    据路透社报道,4月3日,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 的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表示,未来十年,汽车行业必须将电动汽车电池的重量减轻50%,才能确保电动汽车的环保意义。
    2024-04-07 09:12
  • 陈军代表:将研发充电一次可跑1000公里以上的电动汽车电池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8日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从事电池领域研究工作已有3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透露,未来一到两年,他和他的团队要突破6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研发,充一次电,电
    2024-03-12 08:16
  • 严震委员:别让电动汽车电池报废处置成“隐患”

    近年来,电动汽车极速增长,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出行便利。但电动汽车是靠电池维系动力,电池也是要靠充电来保证动力输出,这就多出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另外,大量电动汽车电池报废后如何进行环保处理也是一个需要提前考虑和筹划的环境安全问题。对此,南京
    2024-01-16 17:57
  • 特斯拉前CTO:电动汽车电池应该能用15年

    据报道,此前曾在特斯拉长期担任首席技术官的JB·施特劳贝尔(JB Straubel)最近谈到了关于电动汽车的问题,他认为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应该能使用约15年。
    2022-03-29 10:58
  • 全国人大代表李书福:加快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3月2日表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是电动化和智能化,需要推动人机交互、自动驾驶以及能源科技等方面加快发展。建议加快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加速推动换电模式标准化、通用化;推广应用甲醇汽车。
    2022-03-04 11:16
  • 欧阳明高:解决冬季续航缩水急需提升电动汽车的节能水平

    “如果某一品牌宣扬他们的车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还特别地安全,而且成本还非常低,这在目前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1)论坛上表示。
    2021-01-18 12:54
  • 朱军:电池成本再降30%,电动汽车才有竞争优势

    北京车展前的9月23日,上汽乘用车和新华社共同主办了一场“3.0T绿色澎湃动力 中国品牌力量”思享会,这是上汽集团向全球展现自己的插电强混技术。
    2020-10-10 10:36
  • 欧阳明高强调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 亿华通多年专注氢能前景看好

    4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出席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校庆论坛,发表题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研究与展望》演讲。 欧阳明高表示,新能源动力系统在整个科技领域中属于重大领域,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大趋势不会有变化。中
    2020-05-01 15:07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