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5年5月20日(周三)上午10:00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是:解读《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是文字实录:
李朴民: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改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由我和外资司司长顾大伟先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总体情况。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技术水平和成套水平的完整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已连续5年居全球第一。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步伐不断加快,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到2.1万亿元人民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额约1100亿美元,与一些国家的产能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以及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我国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入分析国内国际经济新形势、综合考量现实与未来、科学研判需要与可能等基础上,作出了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大决策。今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产能国际合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加快推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促进我国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有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相关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报经国务院批准,《指导意见》(国发[2015]30号)上周末已在中国政府网上对外发布。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文件主要精神,这里,我作一些简要说明。
《指导意见》包括7个部分、41条。
第一、二部分是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意见》提出了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积极稳妥、防控风险”的4条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0年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主要目标。
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务。《意见》明确了“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将与我国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国别,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扩张。另一个重点是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个行业作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领域,分类实施,有序推进。
第四部分是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意见》强调,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从拓展对外合作方式、创新商业运作模式、提高境外经营能力和水平、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第五部分是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意见》明确,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制定国际产能合作规划,完善对外合作机制,改革对外合作管理体制,做好外交服务工作,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
第六、七部分对政策支持、服务保障等作出了较为全面详细的规定。《意见》在完善财税、金融、保险等支持政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在加快中国标准国际化推广、强化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服务保障措施,并就加强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做出了具体部署。
《指导意见》突出体现了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性文件。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抓紧制定出台国际产能合作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搭建政府和企业对外合作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加快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总体情况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时仅提一个问题,并请通报自己所代表的媒体。
新华网财经频道记者: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要如何体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顾大伟: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有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中国要跟所在国在合作当中充分体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原则。什么叫互利共赢?就是我们先理解一下什么是“产能合作”?听起来这是个新名词,其实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名词。过去中国的经济向外走,主要是贸易,也就是产品的输出,通过贸易的方式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向外输出。我们现在要搞的产能合作是什么含义?是产业的输出,是能力的输出。什么是产业输出?我们不是简单的把产品卖到国外,而是把我们的产业整体输出到不同的国家去,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所以说我们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合作把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一个产业的输出和能力输出上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产能合作”的内在含义。
分析一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条件去推进产能合作。中国经过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优势,各位媒体朋友都是非常了解情况的,我们在钢铁、有色、建材、电力、铁路、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重要的行业里,中国都具备了相当强的制造能力,这些工业的制造水平、技术的标准,大体上都在国际先进水平上,即使不是最先进的,也是比较先进的,而且能力非常强大。无论从装备制造、工程建设、企业运行管理,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
所以,中国的装备和产品在质量上和性能价格比上,在国际上比我们都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对于很多欠发达国家来讲,他们工业体系不太完整,大量产品都需要进口,无论是在中亚、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很多国家制造水平能力比较欠缺,他们迫切的希望提高他们的工业化水平,而中国又具有比较强的制造能力。所以,这样的合作就有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基础,我们有能力,他们有需求。通过这样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大规模的合作,可以对所在国来说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全产业体系,带动这些国家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同时,对于我们来说,推进产能合作,可以把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产品,中国的制造放到国际市场上去,在国际环境下来展开竞争,这样的竞争就会倒逼中国工业、中国企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合作是双向的,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一种国际合作,谢谢!
中新社记者:我们在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顾大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我们感觉这个还是挺复杂,首先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对于政府来讲,对于企业来讲都是有巨大挑战。这个合作本身涉及面也是非常广的,需要多个方面的配合,我感觉在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当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政府来说,要推进这样的国际产能合作,切实提高企业走出去的便利化水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当中现在有很多我们内在的体制机制上的问题要去克服。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简政放权,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自去年以来我们已经大幅度改革了境外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基本取消了企业对境外投资的审批,现在已经基本上改为备案了。为什么讲基本?实际上企业对境外投资只有一种情况还需要审批,对于在敏感国家、敏感地区的投资项目,所谓敏感国家、敏感地区就是发生战争的、动乱的、联合国制裁的一些特殊地区的投资,为了保护我们的利益,所以需要审批。除此以外所有的企业境外投资项目都已经一律取消审批,这在去年已经实现实施了。二是对企业来说,我们在融资上提高更大便利,政府也要取消审批,最近国务院刚刚公布的取消一批新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当中,大家可以去看那个文件,第一项取消了企业在境外发行债券,在境外商业银行融资的审批。这为我们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第二,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当中要积极稳妥,防控风险。企业通过产能合作这种方式大规模走出去,应该说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要客观的看到,这种风险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政治风险。二是经济风险。三是安全风险。政治上的风险来自于我们去不同国家,有相当多国家政治上是处于比较动荡的,你跟个政府签了这个协议,这个项目落地了,刚签完一个月这个政府下台了,新政府上台了,把你这个项目投资都取消或者停止、终止了,这就是政治上的风险。经济上的风险,有些国家经济上非常动荡,债务情况很糟糕,财政、经济各个方面情况都不是特别好。安全风险,很多国家在各个方面治安状况不是太好,有些国家甚至有战乱、内部威胁非常多。所以我们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要特别注意这些风险的防控,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推进合作,同时也要防止一哄而起,恶性竞争,盲目去开展这些项目。总之,对企业而言要注重防控在对外合作中的风险。
第三,切实规范企业在境外的投资经营活动。企业要切实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宗教和不同的习俗,这对我们的企业是非常大的挑战,每个国家情况都不同,跟中国的情况也变化非常大。要履行好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境外的发展要注重履行社会责任。要坚持诚信经营、抵制商业贿赂、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一些企业在境内发展、建设项目中不注重生态环保。我们企业走出去不能把这种陋习带到境外。这种陋习带出去,将来这样的企业在境外是要受到惩罚的,国外的法律法规执行不比我们松。前面走出去的很多企业已经受到了很多教训,有很多经验。企业在走出去当中要注意规范我们在境外经营活动的行为。谢谢!
(责任编辑:王杰)
新获17.5亿资金加速发展 四大关键词解读中航锂电2016-07-22 10:01
|
工信部: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2016-04-29 09:17
|
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十三五”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04-19 10:36
|
环保部:进一步有效推进废旧电池分类回收处理2016-04-18 08:31
|
发改委明确汽车纵向价格垄断行为2016-03-25 09:41
|
新能源分时租赁进驻发改委 庞大牵手北汽切食公车改革蛋糕2016-03-24 08:49
|
安徽省加快推进重点价格改革 新能源汽车有望受惠2016-03-22 08:37
|
发改委: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加速超越2016-03-01 11:00
|
各省电力企业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2016-02-29 16:19
|
解读国务院会议五大措施 技术红利成为新引擎2016-02-29 1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