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蓬勃兴起,并加速由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装备制造与互联网技术联姻会遇到哪些问题?“互联网+”加什么?在哪加?怎么加?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
加什么
“互联网+”不是旧酒装新瓶
中国能源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本次“互联网+”与之前的两化融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罗文:两化融合最核心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推广和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等五部委2011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在基础设施、业务环节、业务流程、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方面,不断推动和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两化融合发展至今,成效显著,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2.3%,重点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60%,但同时也面临着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演进升级的发展瓶颈。
随着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工业领域渗透和扩张,互联网加速从生产工具向生产要素转变,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变革、重塑制造业竞争格局中的战略性地位不断上升,将通过变革和创新推动两化融合走向纵深发展。
一是变革生产制造模式,促进工业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加速机器运行、车间配送、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之间的数据流通和交互,形成智能制造新型生产方式;二是创新产业组织,促使企业基于互联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网络协同制造;三是创新产业价值体系,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拓展增值空间,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四是变革产业创新方式,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整合政府、企业、协会、院所等优势智力资源,形成跨领域、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效提升研发效率。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实施“互联网+”,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深度发展,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之举。
在哪加
服务化转型重心仍是制造
中国能源报:“互联网+”加速了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在这种转型过程中企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您如何看待服务型制造空心化?
罗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市场驱动下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装备制造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包括两种模式:一是企业以装备产品为基础,依托互联网拓展远程运维、远程监控等增值服务;二是企业在产品制造之外,衍生出信息系统咨询设计、开发集成、运维服务等专业性信息服务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服务型制造依然是制造业发展基础之上的服务化转型,核心竞争力仍在于产品和制造模式,而不是服务。
服务型制造对制造企业的规模和技术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国内外服务型制造的实践可以发现,大型企业集团更容易在服务型制造上取得成功。大多数以生产能力见长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在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过程中,发展重心容易发生偏离,甚至出现以服务替代产品本身,造成空心化发展。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夯实制造基础、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仍然是发展重心,应该通过将物流、售后服务等服务环节业务外包和剥离,把主要优势资源集中于打造企业自身的制造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之上。
怎么加
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双管齐下
中国能源报:无论是智能化制造、还是服务型制造,推进“互联网+”与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的方式进行培育,政策如何引导?市场如何主导?请谈谈您的看法。
罗文:市场主导、政策引导的核心是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把重点放在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上,使两化深度融合成为市场主导、企业自发的过程。
政策引导方面,要围绕企业的核心需求,以试点示范为重要抓手,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激发企业发展活力。首先要加强规划引导,尽快研究出台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发展的目标、重点方向和具体路径;其次要搭建“互联网+”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
市场主导方面,就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性作用,面向智能制造发展需求,一是加强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应用,加快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3D打印、工业软件等关键智能部件以及高端数控机床、伺服驱动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及成套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二是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探索电子商务、网络协同开发、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
中国能源报:“互联网+”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这会使产业面临哪些风险挑战?又该如何克服和化解?
罗文:当前,互联网技术正处于快速升级、持续换代的发展阶段,将带来系统兼容、标准规范、升级维护、安全防控等方面的一系列潜在风险和挑战。
一是装备制造领域的行业性系统集成标准规范建设滞后、不统一,导致企业在跨系统、跨平台集成应用中时常遭遇不能兼容的技术难题,甚至需要推倒重来。
二是互联网开放条件下,网络安全威胁逐步向工控系统、基础设施等领域扩张,手段也更为隐蔽和复杂,工控系统信息安全形势更为严峻,而我国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网络攻击对抗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还比较薄弱,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不足,总体上仍缺乏应对“震网”、“火焰”等网络信息安全新威胁的有效手段。
三是针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安全防御措施和手段研发不足,重要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大部分采用国外技术和产品,对于工控系统漏洞和后门的检测缺乏有效手段。
基于此,应当把重点放在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加强供应链安全保护,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使用的重要技术产品和服务开展安全审查,提高产品和服务安全可控性。
加强先进制造、电力、核设施、油气管网等重要能源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以及物联网应用和关键装备的信息安全检查、监管和测评,针对大型工控系统加强连接管理、组网管理、配置管理、设备选择与升级管理、数据管理、应急管理等。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工控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结合重大科技专项等的实施,发展国产工控芯片、工控操作系统、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安全防护技术。
(责任编辑:admin)
直击“绿色能源·智能制造” 共话动力锂电池技术进展与智能2017-03-03 18:48
|
奥迪国产“电动车”将上市 年产近4千辆2016-08-09 17:51
|
防患未然,山东“无死角”清查行业“家底”2016-08-09 17:05
|
国家引入行业中的“鲶鱼”,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6-05-27 12:02
|
三环集团:成长来自高壁垒+强技术+平台力,电子陶瓷、氧化锆外观件2017-04-07 10:22
|
机构抢筹,“锂电池风”劲刮不止2016-05-18 16:19
|
安瑞达:“专注+专业”抢占动力隔膜市场2016-05-18 13:31
|
充电运营:“硬件”与“软件”缺一不可2016-04-29 09:21
|
解析碳酸锂和多晶硅“涨”的不同2016-04-29 09:18
|
中国EVOP计划发布:让电动汽车成为能源互联网入口2016-04-28 0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