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财政补贴政策明确,在保持2016年至2020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调整完善补贴方法,改进资金拨付方式,提高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去年12月底,业界翘首以盼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终于落地。1月14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在“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当前补贴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已经建立,目的就是扶优扶强,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今后技术落后的企业和产品将得不到政府补贴,不追求技术创新的企业将会被淘汰。
新的财政补贴政策明确,在保持2016年至2020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调整完善补贴方法,改进资金拨付方式,提高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对此,宋秋玲从补贴政策制定的角度作了解读。她表示,补贴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产业平稳发展至关重要。完善政策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补贴的机制不变,主要体现在支持方向保持不变、支持期限保持不变、支持力度总体保持稳定三个方面,只是重点提高技术门槛。
事实上,技术创新一直是我国新能源企业的短板,尤其是动力
电池至今未取得革命性突破,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壮大。
宋秋玲介绍,新的财政补贴政策一大特点就是强化对动力电池的支持。其中,在乘用车、专用车中,专门增加了动力电池的技术指标,将新能源客车补贴方式调整为以动力电池为核心、以电池容量和电池性能为标准,将更加客观的反映车辆的生产成本和技术水平。
据悉,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其他部委也会不同层面的给予支持。比如工信部部长苗圩就在论坛上表示,将加大研发支持,包括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等。而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等部委今后的工作共识。
一直以来,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需摆脱补贴依赖,靠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从政策层面来说,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启动逐步退出机制。按照新的财政补贴政策要求,在乘用车补贴方面,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较2016年减少20%,与预期补贴退坡幅度保持一致。但是在地方补贴金额方面设置了上限,要求地方财政单车补贴不得超过中央财政的补贴额的50%。
尽管有企业担心地补的下降会对其产生影响,但宋秋玲认为,政策主要是鼓励地方发挥本地优势,将支持重点从购置环节向使用环节倾斜,与中央政策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方可以出台优惠政策,但决不能保护落后,不能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宋秋玲强调。
目前,各地都在陆续制定新能源汽车配套细则。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相关负责人就称,上海争取在今年一季度出台地方新能源车配套补贴细则。2017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侧重于“稳中求进”,准备应对“结构性调整”。
对于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之路如何走,宋秋玲表示,必须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成效机制,既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是未来政策调整的方向。对此,业界已达成共识,目前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具体的思路方案。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加快建立实现与财政补贴退坡的平稳接续,确保补贴退出后扶持力度不断档。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