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其他行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声音;而在2016年一开始,新能源“骗补”调查在行业内尤其是商用车领域造成了不小的风波,再加上近期各类关于补贴政策调整的消息散布,给本来很火热的新能源又增添了许多变数,甚至有部分企业的销售都受到了影响。在这个变化莫测的环境中,在汽车电动化的进程中,企业该怎么办,用户该如何选择,从业人员又该做哪些工作呢?谈下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技术创新,急不得
传动动力汽车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技术水平,而这一技术水平在中国的车企表现又是参差不齐的,合资企业掌握了较好的技术和工程基础,但自主品牌却仍要继续努力才能赶超。
新能源汽车虽然绕开了发动机、变速箱的技术屏障,但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仍处于较低阶段的水平,仍难以从技术优势上与传动车辆对抗,技术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工程师反复的验证,需要科学家不断的尝试,需要企业长期的专注,因此想要几年时间让新能源汽车实现技术创新,是不现实的。
纯电动全面推广,急不得
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从动力输出上大致可分为两类: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在技术难度、环保效益、补贴倾向、维修保养等方面都比混合动力汽车具有更多优势,这也是许多企业和用户选择生产和购买纯电动的原因,但就目前配套设施(如充电桩)不完善和技术水平仍待提高(如续航里程)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还难以在各个汽车应用领域进行全面推广,比如长途旅行用车,因此纯电动的全面推广,还有待客观条件改善和技术发展。
但这并不代表纯电动汽车没有市场,现代社会一款产品越来越针对专用客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众需求,因此我认为现阶段新能源车企应对潜在小众客户需求(比如市内代步车需求、某些城市的牌照需求、企业通勤车需求、专用车需求等)进行调研,从而根据市场需求定位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企业纯电动汽车循序渐进的发展。
企业新能源布局,缓不得
无论从国内外市场的反应,还是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抓紧进行新能源布局,要将新能源发展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例如产业链方面要加深与新能源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人才方面要建立新能源科技人才、工程人才的长期培养计划,资金方面要适当向新能源领域倾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探索新型合作模式,缓不得
新型合作模式,这是一个值得整个新能源行业人士思考的问题,车企如何与新能源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新型合作模式,如何加强与终端客户的互动(例如不少地方在推行的公交换电池运营方案),企业如何与充电桩企业互动(实现车跑到哪里,哪里就有充电桩),车企或从业人员如何深化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在目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果能够快人一步创建新型合作互赢模式,无疑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领头羊或标杆。
结语
汽车电动化无疑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无疑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过程,如何才能不与这次机遇失之交臂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事情的轻重缓急,战略方向上要急,如果在战略上失去了先机,那么失去的就是与优秀供应商的战略合作,迎来的将是后期汽车电动化的人才紧缺;战略方向确定后,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要缓,新能源技术提升、产品市场定位等不能急,“慢工出细活”,要想以产品赢市场,要想以技术打败对手,要想以质量传口碑,就必须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