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目前除了愿景、资本外,在汽车业没有真正实力。就算拉去丁磊等人,短期优势也只在于资源整合、市场及政府关系,这领域尤其需要后者支撑。而在汽车微观面,不会有多大革新。
昨天,一位优秀女记跟我说,乐视是一家靠开发布会驱动发展的公司。话有点狠,但很形象。乐视这品牌具有强烈的人格化、愿景力量,唯独缺少有形产品的感知。它的新闻信息密集,股票为人谈论很多,上市公司让许多投资者赚了钱,但除了持续不断的发布会、广告、新闻、视频内容、多年才累积的不足500万台互联网电视外,我们周围实在难见它的身影。
一句话是,乐视仍处于资本运作的密集阶段。包括汽车业务在内,短期目的仍在于包装概念,强化市值管理,给后期股权融资以及其他资本运作创造机会,从而驱动它不断涉及的新领域。这已是一个循环局面。
你可能觉得我在否认它的努力。其实不是。我一直在仔细观察它。我的立场是,面对它眼花缭乱的动作,只要规则允许,就需要对它报以包容。乐视于中国产业界的最大价值,其实不是什么内容与电视,它在于:用尽规则允许的所有条件,打破边界,创造一种可能。从眼下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趋势看,它的博弈就算出现部分失败,也有探索价值。
那么,回过头来说,乐视参与汽车业有没有它的基础?当然有。但我并不觉得丁磊昨日谈的那些生态条件现在会有什么实际用处。我自己的判断是,乐视参与感在于,给这个行业灌注ICT气质。
乐视在ICT领域有一定基础。至少它有这类经验:覆盖多屏的操作系统、UI设计、娱乐交互、较强的内容布局、不错的CDN节点支撑。
在我看来,这类ICT资源,是未来一段智能汽车除了动力环节、硬件、系统设计之外的战略高地。不管乐视本身是否做好,这个趋势不会有差。
说到这个趋势,有必要简单回忆几句产业背景支撑。2001年,李书福说过一句话:汽车不过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轮子。有些过头,尤其动力环节。后来他调整为“四个轮子、一堆电池、计算机”。
你真得佩服他对汽车业模块化、产业结构的认知。应该说,他预判到了接下来10多年传统汽车行业的成熟度、演进方向。目前,整个汽车业的价值链面临重塑。除了新动力、新材料、核心部件、系统设计外,就是ICT业的支撑了。
我从上周一则假新闻中感受到这一趋势正在加速。消息说是特斯拉接受了苹果1000亿美元的收购条件。苹果官方澄清说,这是假新闻。很多人嘲笑大众媒体、自媒体跟风。我也转了一下,后来删了。但我个人认为,消息本身蕴含的产业动向,超越了真假的价值。
因为,在我眼中,特斯拉,目前的压力,除了资本与市场成效外,就在于它急需ICT资源的支撑。假新闻里,有特斯拉的诉求。
特斯拉搞的是电动汽车。除了动力外,基础仍在于传统价值链。它的加州厂,前身是丰田与通用的合资企业——NUMMI,用了丰田最尖端的制造技术。我的意思是说,特斯拉虽然也关注自动驾驶,但它的路径比较稳健,并非不切实际地要马上造出无人驾驶的汽车。
这是特斯拉比较务实的一面。无论汽车如何演变,总归还要基于制造业而生。李书福也说,传统部分无法脱离,“轮子总还是要的”。这也是传统汽车大厂对炒作不停的自动驾驶等路径并不感冒的原因。
若特斯拉停留在更换动力的地步,它的未来命运会十分微妙。许多大厂早已涉入电动领域,只是还不那么普及。我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本质上,即便特斯拉们没诞生,在环保理念下,传统阵营也会走向这一步。特斯拉只是让它们感受到了价值链重塑的压力,但若再往前务实地走一步,除了动力,有必要寻求ICT领域的支撑。因为,这部分,传统大厂虽有持续投入,至今仍没有更大规模的改造。
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ICT巨头,我认为当属谷歌与苹果。谷歌为什么涉入无人驾驶汽车,除了汽车业仍属于支柱性产业、且处于变革前夜外,那就是,这个领域能最大限度地集成它近18来的ICT储备。
谷歌以搜索引擎起家,到2005年,它进入了10年整合期。到2015年,它收购了大约120多个企业、项目、关键产品,包括安卓系统、云计算、网络广告、流媒体、音视频系统、3D成像、社交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工业设计、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无人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人脸识别、在线支付、社会化媒体营销、硬件等等。截至目前,它应该说是全球IT业里ICT技术最多元的家巨头之一。
即便粗略分析上述技术领域,也能感受到谷歌涉入汽车领域的强大储备。在苹果颠覆了全球手机业之后,谷歌可能更有欲望在这一领域实现新超越。
理论上,考虑到谷歌在ICT领域的储备,以及它多年来对新能源的觊觎,加上资本实力,特斯拉若与它之间建立合作,甚至发生整合,那可能会产生震撼。
但谷歌独立拓展的趋势让它与特斯拉之间产生了竞争关系。双方路径虽所不同,特斯拉相对稳健,更尊重传统价值链,谷歌则侧重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更期望挖掘出自身的ICT储备价值,如此一来,建立某种深度的障碍就加深了。除非特斯拉经营不下去,创始人甘心委身,双方合作可能只是非常局部的一面。
而且,谷歌硬件设计、终端经验远远不够,这方面,它还不如特斯拉自身。
2014年,特斯拉与百度语音的合作,除了ICT嫁接、图谋中国市场外,你就要体会它与谷歌潜在的博弈了。毕竟,百度与谷歌是一组对手。
放眼全球,2016年,我相信特斯拉会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由此,它与苹果之间的潜在合作,也就有了更多合理性。苹果的ICT储备同样强大,尤其是它在硬件领域的储备、系统设计的能力、人机界面、娱乐交互以及更多生态构建能力,能给特斯拉提供支撑。
而苹果还没有在汽车终端上直接表达出更高的战略,双方戒备心或许少一层。我的判断是,收购的假新闻背后,有双方在ICT领域的合作用心,消息或许隐含着双方的某种博弈。
当然,微软、亚马逊、中国华为与BAT、小米们、日本软银等这类公司,同样具有相当的ICT实力。
回过头来看乐视。虽然它的ICT基础条件远不如谷歌与苹果,甚至根本也比不上BAT背后的基础设施。但它以小博大,身段轻巧,加上有一个特别敢折腾、资本运营灵活的贾跃亭,至少在涉入速度上,占据优势。FF首款汽车,虽然参与感并不强,但乐视仍然最有希望成为影响大众、影响市场的先锋。
这也是我对贾跃亭与乐视这家公司一直以来的真实认知。你可以批评它的资本技、业务不扎实,还常常吹牛,但这家公司的拓展理念、市场引爆手段值得持续关注。贾跃亭并不是盲目赌博,一年来的动向说明这人有非常强的趋势判断,只是资本打法、涉入速度左右着认知,让周围产生着不适。
通过资本力,强化速度与效率,确实也是重塑一个新兴行业的关键条件。指望传统阵营快速自主变革,几乎难以想象。乐视的动向,能引发更多关注,引发行业资源加快投入,汇聚于这一新领域。
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因素,我觉得虽然综合ICT实力不及,未来仍有可能借助这一要素获得相当的机会。
当然,我认为,未来的汽车业,如果要真正实现转型,最合理的方式,仍然还是新旧的联合与协同。单纯的互联网企业与特斯拉们的融合,只能体现为产业第一波变革,它只能在局部延伸自己的价值链,想要真正重塑,没有传统工业尤其关键制造业的幕后参与,不太可能行之久远。
想想看,如果没有富士康们,苹果是否能在2007年一举打破传统手机业壁垒。而在富士康背后,同样还有无数的配套企业,尤其是元器件、零部件、准系统环节。
同样,在汽车业,没有关键的制造业巨头参与,没有上游配套的整合,以适应未来互联网社会的诉求,整个汽车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变革。
现在的局面是,互联网公司更会制造概念,获取注意力,通过资本手段创造战机。但我的判断是,只有有传统汽车产业链意识到变革,形成整体的行动,当它们与ICT行业深度融合后,才会真正发生巨变。如此,如果审视全球市场,日本、美国、德国三大汽车业大国仍然有它们强大的实力。
当然,我崇尚的是稳健路径,尊重传统的路径。对于谷歌这种一出手就要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巨头来说,它的动向,博弈最深的还不是传统阵营与技术层面,而是社会层面。想想看,如果未来都无人驾驶了,道路交通、城市的形态以及整个社会的制度是否面临巨大的调整。这才是谷歌们的大机会,但更是它的最大挑战。
从这层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来说,也不要对当下的汽车业过于吹捧。眼前的乐视与FF们、特斯拉们,许多声量还不过属于YY,它们的布局,不过是一种“技术”,而谷歌的布局看上是一种“艺术”。但这里面同样有它们不同的长短期诉求,尤其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诉求。越是高远的理想,下面越是有着最功利的用心。你让乐视立马搞搞无人驾驶,让谷歌立马走上特斯拉的道路,它们的股价很有可能会不涨反跌。你的明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