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光伏目前面临危机,但往往危机既是变革的背景,也是变革的动力。一场前所未有的光伏行业的变革正在开始。
一方面,由于产品的暴跌,一大批竞争力不足的生产企业,包括那些将光伏视为投机新大陆蜂拥而入的投机者们,将被整合清洗出市场,市场中造成非理性价格竞争的因素在挤出,产品价格逐渐企稳,到达底部,市场回归理性。让那些有技术、有抱负、有管理的企业从疲于应对恶性竞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转向以技术为驱动的理性价格竞争阶段过渡。
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伴随光伏产品价格的暴跌,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目标正在以大大高于预期的速度向我们跑来。在2012年,根据国际能源署(IEA) 统计的主要经济体国家工业用电与居民用电价格数据,对比目前光伏发电成本,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低于意大利、德国、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西班牙等国的居民用电价格,率先实现了居民侧的平价上网。当光伏系统售价下降到1.5 美元以下时,除了部分能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地区外,光伏发电成本都将低于居民电价。可以预计,到今年年底,光伏发电成本就将低于大部分国家的居民零售电价,实现居民端的光伏平价上网。这意味着光伏不再需要补贴,光伏发电可以以平等的价格和传统能源展开居民侧的发电市场竞争。光伏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子立即到来。
中国的电价结构和欧美各国有很大的不同,存在很大的特殊性。和欧美相反的是,中国的居民用电价格(约0.5元)大大低于工业用电价格(约1.0元)。大家想想就明白,工业用电对于电网来说相当于批发用户,居民用电对于电网来说相当零售用户,正常来说,按照销售规模和管理费用,显然批发价不应该高于零售价。中国的居民电价和工业电价的倒挂,是中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国家在用工业用电价格补贴居民用电价格,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可是这个电价政策真的是有利于我们这些居民吗?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很简单,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额的工业电价被记入生产成本,加入产品售价中,最终仍然是消费者-居民买单。你消费得越多,你支付的隐性电价就越多。电价费用对于个人来说,从可控变成不可控,最终你每月支出的给电网的电费账单是少了,可实际电费要大大增加。
正是这种特殊的电价结构,造成中国首先会是工业侧率先实现光伏平价上网,而不是居民侧。以目前的光伏产品成本测算,自发自用(工业电价1元),工业用户的屋顶光伏电站投资回报是8年,IRR=9%,即使没有补贴,已具备一定的投资吸引力。在2013年国家的一系列支持分布式光伏的政策到位后,中国国内的工业/商业/公共建筑的光伏屋顶将首先启动。
对于居民来说,城市的别墅住户、农村的平房独院住户,是潜在的客户市场。面对约长达16年的投资回报期,投资动力不足。国家应该通过政策引导,宏观协调,将有限的补贴资金向居民用户、向小型分布式屋顶项目倾斜。光伏发电特点是能量密度低、带有随机性,最适合的就是采用小型、分散式、分布式屋顶开发方式,发电就地消耗,自发自用。金太阳项目门槛是1MW,把原本欧美最推崇的最符合光伏应用特点的潜力巨大的分布式小型屋顶市场完全排斥在政策补贴以外,这完全是错误的。上网电价的度电补贴应该随光伏电站的规模增加而递减,也就是规模越大的电站,上网电价越低。目的是鼓励分布式小型电站,抑制大型集中式地面电站的建设。这是欧美政府的通行做法。从12月19号温总理主持召开的光伏专题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表面,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前期激励政策的不足,新政策将尽快出台。
我们应该让一部分人先(光)“伏”起来,先打开一个试验性市场,摸索光伏居民市场的应用方式和积累系统电网管理经验。通过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动周边居民。引导公众去自觉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鼓励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中国要实现和谐发展,必须走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