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泉:警惕动力电池政治投资 摆脱非技术投资泥潭

时间:2013-11-08 15:39来源:未知 作者:cbcu
点击:
陈清泉:警惕动力电池政治投资 摆脱非技术投资泥潭
 
      作为应对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2013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提出继续依托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细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的区域。从“八五”时期算起,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历了5个五年计划,可如今在最可能接受它的北上广,人们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而业内对于补贴资金拨付形式、电池等硬件技术等仍然存在极大争论。
      对于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如何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近期笔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作为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人和轮值主席,陈清泉也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世界“电动车三贤士”之一。他同时也是多家世界著名企业这一领域的顾问。此次专访中,陈清泉院士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深陷非技术原因造成的泥潭之中。

      不该拿纳税人的钱补贴汽车老板

      记者:你如何评价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

      陈清泉:中国的电动汽车从“八五”开始列入国家计划,从“十五”开始明显加大投入,直至现在。在我看来,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正处在产业化的前夕,或者说处于孵育期走向成长期的重要转折点。此时,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应有一个正确的政策,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代表老百姓的利益。电动车的发展对中国的能源、环保有好处,当然,这需要电动汽车发展到一定数量。
      电动车的功能、生产过程、产业链和传统汽车不一样,不能用传统汽车的眼光来看。电动车不只是交通工具,也是移动的储能器,如何充分发挥它的储能效果,对电网、电池寿命有利,非常值得思考。
      同时,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产业链与制造过程也不一样。传统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是封闭式的生产;而电动汽车只有几千个零部件,可以采取开放式、装配式的生产。另外,电动车的能源是储能电池,电池的能量密度比汽油低很多,而价钱比汽油贵很多,这样造成电动汽车初期成本较高。但是,电动汽车的运行费用很低,并且没有污染。所以,购买电动车后要尽量多使用,可以从运行费用中得到回报。
      目前,中国汽车生产、销售量世界第一,但人均保有量不是第一,所以汽车数量还将持续增长。而大城市已基本饱和,购买车辆是以旧换新为主,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放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在这些地方会增加大量首次购车者。大城市车辆行驶距离较长,二三线城市与农村则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从家里到集市、乡镇、工作单位的短距离行驶。所以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的电动车一定要符合国情,高中低端、大中小型都要发展。

      我不反对发展高档电动汽车,但是不能封杀低端市场。实践证明,在山东省老百姓对电动车的需要旺盛,不少没有政府补贴的电动车型号产量都上万辆。而工信部批准的六七百种型号的电动车,很多型号的产量只有几十辆、上百辆。国家已将电动车上升到战略新兴产业,在经济上的补贴也是全世界最高的,这样高额的补贴会造成很大的副作用,值得检讨。
      补贴要有助于技术的进步,有助于电动车行业的产业化。目前补贴太高造成车企过度依靠政府补贴,而不是靠提高核心技术争取更大的市场。拿到补贴的车企过得很舒服,拿不到的就难以为继。工信部公布的数百种型号的电动车销量很少,市场不认可,这就值得分析。不应该直接拿纳税人的钱补贴那些汽车老板,补贴给谁要好好考虑:是补贴给车厂、零部件厂,还是直接补贴给用户。另外,地方政府对本地生产的电动车补贴过多,也容易造成不正当竞争。

      很多人做动力电池是政治投资

      记者:从技术上讲,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挑战是什么?

      陈清泉:主要是电池。中国有几百个电池厂,但很多都是低级重复。国外在整个电池包、电池评价体系方面都下了很多功夫,不少国外的电池厂都到世界上高温、酷寒的地方做实验,他们对电池安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就需要我们组建“国家队”,加强对电池原材料的研究,比如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化学所等单位就做了不少工作。
      特别是在电池包方面,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很大,并且还在进一步加大。中国的生产、安全标准很多,但大多浮于表面,没有深层次的标准,这方面应该有“国家队”或者产业联盟去努力。我们现在的产业联盟更多的是作为互相收集对方情报的机构,不是共同攻克技术难关。这说明激励机制有问题,不能鼓励行业技术创新。
      在完善电动汽车的评价体系时,要广泛收集意见,要鼓励电动汽车多做数据采集,而不是急于把车卖出去。比如,开车去西藏、海南长距离行驶,在考察中收集车辆的相关数据,以利于提升电动汽车的性能。

      记者: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电动车电池厂,提升电池水平的关键是什么?

      陈清泉:现在国内有很多电池厂,但真正做动力电池能赚到钱的不多。一些人做动力电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捞政治资本。有些电池厂老板就跟我说,知道做动力电池赚不到钱,但电动车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上级评估当地政府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当政绩。电池厂则是用做手机电池、平板电池、电脑电池赚来的钱补贴动力电池。

     中国的动力电池缺乏创新,很难满足电动车需求,国内车企在技术创新上无法和韩国的LG、三星[微博]相比,他们有国家支撑,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外国大的企业、好的产品,都是十几年、几十年研发积累的成果。而中国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很多人都急功近利。

      目前来看,中国基本上还是跟随国外,不过也有一些突破,比如复旦大学的教授,拓展使用了电解水技术,这个理念来自国外,但他有新突破。在原材料基本跟着外国走的现状下,需要鼓励国内的科学家进行技术突破。

      现在国内有上百个电池厂,单纯做电动车电池盈利的不多,有些厂商非常迷茫,不清楚中国未来的电动车市场有多大,也有人预测说,国内电池产能已经过剩。当务之急不在电池的数量,而是要深层次地分析问题,改变粗放式发展的模式。这就要从政府入手,调整补贴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尽快让经济型电动汽车上路

      记者:面对这样深层次的问题,你对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有何建议?

      陈清泉:重要的是改变政府官员的理念,不能总是用传统汽车的眼光来看电动汽车。同时,一切政策和补贴应该有助于车企攻克技术。有些国家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很好,如韩国、日本,他们的补贴不是太高,但是有较为合理的宏观政策。

      中国有几百个电池厂商,韩国主要抓住两三个,如LG、三星,政府鼓励他们研发电池材料,鼓励他们装备较好的生产设备。他们早期从日本引进更高级别的生产装备后,不断学习吸收日本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发新技术。现在韩国知道中国的原材料非常便宜,他们一些技术性不是很强的材料打算要在中国开厂生产。

      企业家、老百姓的理念也要改变。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他们用很多精力忽悠政府,获取政府补贴,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攻克核心技术上。这种投机取巧的观念要转变。至于老百姓,很多人认为汽车是身份的象征,外国最好的跑车来中国参加车展,很快就会卖掉。老百姓的观念也要转变,要适度消费,环保消费。

      记者:国家应该出台怎样的政策,才能有效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陈清泉:现在的政策比较笼统,都是口号性的政策。因为各部委之间争论不休,意见不一致,只能采取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政策,只能是笼统的。希望以后颁布的法规能够更加细化、具体化。现在尤为迫切的,是让政府放开经济型电动车市场,为其发放牌照,让其上路。要与中国能源状况更好结合

      记者:企业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陈清泉:最大的挑战还是市场、生存问题。主流车企生产出来的电动汽车没人买,有的电动车有市场,但得不到政府认可。面对困难和挑战,不同性质的汽车厂商有不同的态度。有些主流央企只是做个样子,确保在车展上有自己的电动汽车型号,而不积极想办法拓展市场。汽车厂商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怎样才能掌握核心技术,有些央企干脆直接去买。我不反对直接购买技术,不过买了以后要学韩国,要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技术。

      主流车企,尤其是央企,应该更大程度地解放思想。在营销模式上一定要“开放”,在政策上鼓励风险资金、私人资金进入,而不是完全依靠政府补贴。我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预期是乐观的,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现在国内电动汽车即将走向产业化阶段,这就产生了利益平衡的问题。实际上,各种矛盾集中体现在四部委意见不一致,以及央企之间的竞争。不少央企都想在电动汽车行业分一杯羹,但没人愿意攻克关键技术,进而拉大了和外国的差距。

      记者:从长远来看未来如何协调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比例?

      陈清泉:电动汽车不能全部担任目前汽车所能做到的,要有选择性地发展,集中在公交、出租车、短期物流领域。这些车占总量的3%。但消耗的能源、排出的污染物,超过总量的30%。要树立“三好两结合”的理念,即好的产品、好的基础设施、好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和电网、移动物联网相结合。同时,不管是否有政府补贴,都要尽力引进创业基金、风险资金,并由政府协调担保,目的是要解决成本的问题、方便程度的问题、可靠性的问题。

      现在中国工程院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2013年8月启动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研究”项目,从中国能源的状况,考虑怎样更好地利用新能源,就考虑到了新能源与电动汽车的结合,这涉及能源的生产与消费问题。这个项目到明年1月才能完成。从长远来看,传统汽车不可能全部淘汰,长距离行驶还是需要内燃机车,不过可能不再使用汽油,而是使用天然气,或者其他新型液体燃料。
 
(责任编辑:王杰)
文章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 注册资本近1.15亿元!两巨头成立电池回收企业

    近日,广州优美再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优美)正式成立,公司由优湃能源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与格林美集团下属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动力再生)携手打造。 据了解,广州优美注册资本约1.1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化工产品销售
    2024-04-16 10:29
  • 宁德时代、科达利、特斯拉等发力这一新赛道!

    4月22日,科达利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台湾盟立台湾盟立、台湾盟英拟共同投资深圳市科盟创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科盟)并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书》。深圳科盟并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书》。深圳科盟注册资本拟为人民币1亿元,其中公司以现金方式投入人
    2024-04-24 10:11
  • 续航里程1000公里!宁德时代发布神行PLUS电池

    4月25日,在2024北京车展上,宁德时代举行乘用车新品发布会,发布神行PLUS电池,续航里程1000公里。同时,充电10分钟可续航600公里。
    2024-04-25 17:53
  • 天奇股份牵手长安汽车 共同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闭环!

    天奇股份4月18日公告,拟与中国长安、长安汽车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合作开展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及再生业务。目标打造成为西南区域领先的电池回收标杆企业。 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8亿元,其中公司拟出资8820万元,持有合资公司49%的股
    2024-04-19 08:42
  • 50亿元!这家公司拟在摩洛哥投建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4月26日晚间, 中科电气 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计划通过其控股子公司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在中国香港或其他海外地区新设全资子公司, 以间接投资方式设立摩洛哥项目公司,实施一项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 据了解, 项目计划总投资
    2024-04-29 18:25
  • 全固态电池三大技术路线,谁将最终胜出?

    近年来,凭借高密度、更安全性、寿命长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受到市场关注,最新消息不断。
    2024-04-22 18:17
  • 锂矿龙头一季度预亏超36亿元,收深交所关注函!

    4月23日晚间,天齐锂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同比由盈转亏。 同日晚间,深交所对天齐锂业下发关注函,要求其结合主营业务开展情况、产品产销量、产品价格等,分析2024年一季度亏损较2023年四季度大幅增加的原因,并说明是否存在持续亏损风险等。 锂
    2024-04-25 09:30
  • 又有车企公布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

    当地时间4月16日,日产汽车公开全固态电池试生产线的预定设置场所,在生产发动机等的横滨工厂建筑内确保了约1万平方米空间,为搬入设备推进施工。 日产计划2025年3月开始生产全固态电池,目标2028年度实现量产。据日产介绍,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离
    2024-04-18 08:43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