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持续发展,3月18日,由北京绿色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牵头组织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粉物理修复工艺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启动会在京顺利召开。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企业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废旧电池回收技术的标准化路径,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背景与意义:破解回收难题,引领技术创新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00万辆,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即将到来。数据显示,2023年废旧锂电池报废量已超90万吨,预计2026年将激增至230万吨。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和安全优势,市场占比超70%,但其再生利用因材料价值低、工艺复杂面临高成本挑战。
传统的湿法冶金技术存在流程长、化学试剂消耗大等问题,而物理修复工艺通过短流程、低能耗的技术路径,可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风险。此次团体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物理修复工艺的关键参数(如煅烧时间、温度控制等),明确原料、设备及产品质量标准,为行业提供可复用的技术范本,推动规模化应用。
标准框架与核心内容:全流程规范,保障高效与环保
标准草案涵盖五大核心板块:
原料要求:对废旧正极粉的理化性质(如锂铁含量、杂质限值)提出明确指标,确保来料质量可控。
设备规范:要求采用自动化、高能效的专用设备,如惰性气体保护煅烧炉,并配套尾气处理系统,减少碳排放。
工艺要求:细化混合、烧结、破碎等环节的操作参数,建立标准化工艺流程。
质量控制:设定修复后材料的粒度、振实密度、电化学性能等关键指标,确保产品满足下游应用需求。
溯源与环保: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企业接入国家溯源平台,并建立能源与碳排放监控体系。
推进计划:加速落地,共建产业生态
项目组计划于2024年7月完成标准审定,具体节点包括:
4-5月:草案修订与工作组研讨,广泛吸纳江西华塞等参编企业的实践经验。
6月:公开征求意见,联动高校、检测机构完善检测方法。
7月:召开专家评审会,形成报批稿并提交发布。
行业呼声:标准化驱动循环经济新格局
与会专家指出,该标准不仅填补了物理修复工艺的规范空白,更将推动电池回收从“成本中心”向“
价值中心”转型。通过统一技术门槛,可避免低效产能重复投入,引导企业聚焦技术创新,例如开发杂质定向分离、微观结构重构等高端工艺。未来,修复后的正极粉料可直接用于电池再制造,实现“退役即再生”的闭环模式,助力资源节约与减碳目标。
北京绿色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表示,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协同平台,加速标准应用示范,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责任编辑:子蕊)
2024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2025-02-28 10:26
|
关于召开《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 镍钴锰酸锂回收及修复》电子行业标准送审稿内部讨论会的通知2024-10-14 17:06
|
关于召开《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 磷酸铁锂回收及修复》 电子行业标准送审稿内部讨论会的通知2024-10-12 10:59
|
1400多亿市场规模!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空间潜力巨大2023-08-01 18:00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热度高涨!再签总投资53亿元项目!2023-06-30 18:13
|
动力电池回收:5个重要特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2023-07-01 10:46
|
变废为宝,势在必行!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已渐入佳境2023-06-28 18:07
|
动力电池回收:规模效应渐显,行业时机成熟2023-06-27 22:18
|
招生啦!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电池制造工程师助力电池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国家新能源行业发展2023-06-08 18:09
|
钠电池技术与材料高峰论坛,与你共探行业发展2023-05-09 1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