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星闻 >

崔光: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应用基础研究

时间:2018-07-04 14:33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作者:薛飞
点击:

 
       万米深海下压力巨大,一根钢管都会被压扁压爆。而让处于深海的电池正常输出能量,持续为海下工作提供能源则是一件难题。上周公布的 2017年度青岛市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项目——“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的应用基础研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该项目由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完成,项目第一完成人崔光磊是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研究员、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一手握科研成果、一手有着优势市场资源的他认为,好的研究成果要为市场做贡献。 
 
       千万经费投入新能源 
 
       国内从事锂电池等相关研究的单位很多,甚至“只要有高校的地方,基本上就有研究电池的课题组在”,竞争激烈,但能做出成就的则少之又少。 
 
       崔光磊曾在德国能源领域从事研究多年,2009年回国,以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的身份,几乎“倾家荡产”把所有横向剩余经费大约1000多万元都投入到新能源研究的平台建设和应用技术开发方面。 
 
       他带领团队组建了仿生与固态能源系统研究组,在高比能固态锂电池、锂离子电容器、下一代低成本储能器件(锌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等)以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核心器件和关键材料等方面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进展。 
 
       在最初做能源研究时,团队就清晰地分析出目前锂电池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容量问题,如何提高电池容量密度;其次是安全问题,如何在最恶劣环境下都能正常使用。 ”在崔光磊团队看来,电池只有具有高能量密度,才能保持长久的续航能力,但商品动力电池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崔光磊说,而他们研究的方向则将两者合二为一,就是“在解决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提高它的安全性能”。
 
      “刚柔并济”化矛盾 
 
       如果提高电池的高容量和高功率,极易导致内部热量增大和温度升高,安全性会大打折扣;同样,提高安全性则意味着会在能量密度上做出牺牲。因此,提高电池的尺寸热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变得尤其重要。团队攻关近十年,就是要解决技术方面的“矛盾”。 
 
       研发过程中,团队提出一个新的方案,名为“刚柔并济”理念。所谓“刚柔并济”,就是电池刚性材料跟柔性材料之间寻找出一个平衡点,开发了很多刚性骨架,提供高力学性能和尺寸热稳定性能。如此一来,既能照顾能量的提升,又能增强安全性。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苦攻关,崔光磊带领团队成员在国内首先开发了纤维素电池复合隔膜动力电池中试技术,受到科技部和电池行业协会的高度评价,该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可以打破国外高端隔膜的技术垄断。 
 
      下深海实验终成功 
 
       为了验证技术先进性,他们首先选择在条件最为苛刻的深海进行试验,“万米深海之下,压力高达100兆帕,电池不仅要能正常能量输出,还得抗压、抗腐蚀,保证安全运行,这是对我们技术的挑战。”崔光磊说。 
 
       2016年6月,团队开始做相关的深海测试,首先模拟深海环境中压力仓的测试,从7000米深度开始,再到10000米,当月实验成功通过;接下来的5个月,团队通过在模拟深海压力的环境中进行充放电的实验,试验虽经历无数次,结果却是喜人的,下10000米深海输电还是非常稳定的。 
 
       此外,团队在系统集成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他们基于CAN通讯及三模式控制方式来探索,希望能够达到功能兼备超长寿命。团队还做一些储能的工作,利用固态电池做一个储能的系统,为终端的能源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需求。 
 
      更多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17年初,崔光磊团队所研发的固态锂电池随中科院深海所深渊科考队赴马里亚纳海沟,为“万泉”号着陆器控制系统及传感器提供电能,累计完成9次下潜,其中6次超过10000米,最大工作水深10901米,累计水下工作134小时,顺利完成全深海示范应用,标志着我国首次突破全海深电源的技术瓶颈。 
 
       据了解,应用于深海的固态锂电池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太空、电动车、储能等领域。崔光磊介绍,他们目前已承接订单,为深海着陆器、水下机器人等设备提供配套的电源体系,下一步将成立产业化公司,为新能源汽车、电动车提供特种电源。 
 
       经过七年的努力,崔光磊团队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数年无休的努力。 “连他的孩子都已经习惯于他的加班加点,正常下班回家反倒成了给孩子们的一种惊喜。”团队中的同事这样评价他,认为他是典型的工作狂。 
 
       而崔光磊谈起获奖感受时则说:“除了喜悦,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锂电池 储能 新能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行业低调大佬,市值超2000亿,要把家乡打造成中国锂电池之都

    根据业内分析人士评估,在锂电池板块中,到2020年底,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只排在第九名。而亿纬锂能的盈利能力,在锂电池板块中排第三。
    2021-06-09 10:17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四十余载 致力于我国锂电池研究

    在我国的电池材料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2020-11-20 11:31
  • 魏建军的“动力电池梦”

    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在寒冬中挣扎,作为上游核心供应链,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演变也逐渐扑朔迷离。
    2019-12-18 11:34
  • 锂电池史话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
    2019-10-18 15:36
  • 执磷酸铁锂电池 弄潮新能源产业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马紫峰教授团队经过15年的努力,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体系,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工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9-01-31 09:46
  • 上海学者创新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工程科学 助推新能源产业技术变革

    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马紫峰教授团队与比亚迪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及其应用过程关键技术”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01-09 09:15
  • 青年科学家官轮辉:面向经济主战场 研制新能源电池材料

    2007年,官轮辉从日本回国的时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刚起步,新能源电池材料研究正兴起。这几年,行业迅猛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
    2018-12-14 09:31
  • 刘富德:立志打造新一代储能电池及生态系统

    采访时,刘富德难以抑制对华为公司的欣赏,衣服胸口“勇往直前”四个大字,正是华为任正非提出来的人生信条。如今,他已经将能量型的金属空气电池推向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新一代储能电池及生态系统。”刘富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018-07-31 09:28
  • 铜陵精达:与新能源汽车的完美“碰撞”

    日前,铜陵精达公司为一汽奥迪公司提供的新一批高性能新能源汽车用绞合导线顺利交付,产品各项技术和质量指标完全达到标准要求。
    2018-07-04 16:55
  • 研发水系锌电池 香港高校挑战锂电池“霸主”地位

    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支春义(中)带领李洪飞(左)、唐子杰(右)等博士生研究出一种水系锌电池。图为三人分别手持封装后的锌电池以及用来制造两个电极的二氧化锰材料和锌片。
    2018-06-29 14:57
专题
相关新闻
  • 行业低调大佬,市值超2000亿,要把家乡打造成中国锂电池之都

    根据业内分析人士评估,在锂电池板块中,到2020年底,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只排在第九名。而亿纬锂能的盈利能力,在锂电池板块中排第三。
    2021-06-09 10:17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四十余载 致力于我国锂电池研究

    在我国的电池材料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2020-11-20 11:31
  • 魏建军的“动力电池梦”

    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在寒冬中挣扎,作为上游核心供应链,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演变也逐渐扑朔迷离。
    2019-12-18 11:34
  • 锂电池史话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
    2019-10-18 15:36
  • 执磷酸铁锂电池 弄潮新能源产业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马紫峰教授团队经过15年的努力,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体系,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工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9-01-31 09:46
  • 上海学者创新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工程科学 助推新能源产业技术变革

    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马紫峰教授团队与比亚迪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及其应用过程关键技术”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01-09 09:15
  • 青年科学家官轮辉:面向经济主战场 研制新能源电池材料

    2007年,官轮辉从日本回国的时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刚起步,新能源电池材料研究正兴起。这几年,行业迅猛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
    2018-12-14 09:31
  • 刘富德:立志打造新一代储能电池及生态系统

    采访时,刘富德难以抑制对华为公司的欣赏,衣服胸口“勇往直前”四个大字,正是华为任正非提出来的人生信条。如今,他已经将能量型的金属空气电池推向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新一代储能电池及生态系统。”刘富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018-07-31 09:28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