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信息显示,4日,浙江碳一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碳一新能源”)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比亚迪、宜宾绿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创启开盈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多个股东,公司注册资本由7.87亿元增至8.79亿元。
工商资料显示,碳一新能源为一家锂
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产销商,实控人岳敏此前曾担任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的总经理。该公司于2022年9月完成Pre 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深创投、红杉中国、深投控等知名投资机构。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以来,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有超过10家负极材料厂商完成融资,其中坤天新能源、佰思格等完成多轮。而在2021年,仅有致德新能源一家负极材料厂商获得外部机构的股权投资。
成立一年获多家头部机构投资
天眼查信息显示,碳一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12月,公司实控人为岳敏通过深圳博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唯晶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主体,共计直接和间接持有碳一新能源超过30%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岳敏此前还于贝特瑞担任总经理一职。贝特瑞为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于2021年在北交所上市。贝特瑞还曾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回应岳敏从公司离职创立碳一新能源一事。
据媒体公开报道,贝特瑞曾经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称,“近期有不少投资者、客户和合作伙伴,通过不同方式反映公司前总经理岳敏在任职期间与供应商有不正当利益关系,离职后成立浙江碳一从事负极材料业务,与贝特瑞竞争。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已经聘请了专业律师对此进行专项调查、取证并启动司法程序。”
尽管成立时间仅一年,但从公开消息看,碳一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
截至目前,碳一新能源已完成两轮融资,分别是2022年9月的Pre A轮融资,参与方包括深创投、红杉中国、深投控以及睿德信;以及本次股权变更指向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比亚迪、宁波超兴投资以及深投控。
天眼查显示,比亚迪目前持有碳一新能源5.97%的股份。
公司经营层面,2022年5月,碳一新能源全资并购了云南中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后者始建于2017年11月,主营业务也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科创板日报》据公开报道梳理,2022年,碳一新能源还在安徽、黑龙江、云南以及浙江等多地投资建设负极材料生产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达到了170亿元。
有行业内人士表示,电池负极材料领域规模效益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CR3达到了45%,若无法做到耗能低、产量大,企业将很难活下去,加之近年因能耗双控、限电等因素影响,石墨负极材料出现了供应紧张的情况,这也促使了负极材料厂商在近期抓紧增资扩产。
1月5日下午,《科创板日报》记者致电碳一新能源,以了解本次增资详情及相关争议,但未获接听。
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掀起投资热
除碳一新能源外,2022年还有多个电池负极材料厂商完成融资,负极材料领域热度陡增。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5起,涉及10个负极材料厂商。而在2021年,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投融资事件则仅有1起,仅涉及致德新能源一个项目。
从细分领域看,除了以碳一新能源为代表的石墨负极材料以外,多个硬碳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厂商也收获了融资。
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硅基负极材料相比石墨而言能量密度更高,被市场认为是下一代负极材料的主料方向,“但目前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还处于早期阶段,硅基负极材料的市场价格较高,几乎是人造石墨的两倍。”
创投通显示,物科金硅、昱瓴新能源等硅基负极材料厂商于2022年完成融资。
硬碳负极材料的产业化目标,指向的则是去年也热度颇高的钠离子电池。但与硅基负极材料一样,硬碳负极材料也还处在产业化的早期阶段,中金方面预计,至2025年硬碳材料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3亿元。
硬碳负极材料生产商佰思格,2022年内完成了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动力电池厂商蜂巢能源,以及股权投资机构达晨财智。
从投资轮次看,去年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到B轮的早期轮次,仅东岛新能源已经融到了Pre IPO轮,投资方包括金达投资以及上汽集团旗下的尚颀资本。
投资方方面,可以看到,财务投资机构以及产业资本都表现出了对负极材料强烈的投资热情。尤其是产业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多个头部企业,2022年都在进行负极材料方面的布局。
除了比亚迪对碳一新能源的投资、尚颀资本投资东岛新能源,宁德时代去年初也宣布和中科电气合资投建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蜂巢能源则不仅投了佰思格,还投了坤天新能源;亿纬锂能的子公司亿纬动力也投了坤天新能源,此外还在去年4月投资了云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坤天新能源在去年连续完成了三轮融资,除了上述产业方外,万向一二三、贝特瑞、SK中国也分别参与了坤天的几轮融资;头部财务投资机构中金资本、中国石化资本、复星创富等也对其进行了投资。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