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闻说 >

氢成为未来燃料的5个原因

时间:2020-01-14 11:24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随着全球变暖和碳排放成为头条新闻,各国纷纷转向氢动力技术,将其作为一种安全、清洁和廉价的化石燃料替代品。

追溯到古代奥林匹亚,奥运火炬——神圣体育赛事的永恒象征——将于明年在日本首都闪耀。

但是当圣火在东京新的国家体育场点燃时,将使用氢燃料,而不是化石燃料来维持圣火的燃烧。

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将大规模使用氢燃料技术,从运动员村的氢燃料电池供电,到为燃料电池汽车建造的160多个加氢站。

作为接受和发展氢动力技术的先驱者,日本正在寻求各种途径,以期到2050年将排放量减少到目前水平的十分之一以下。

这项技术的好处并没有被国际能源界忽视,包括日本,在2019年于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上,氢成为了中心议题。

从使货物运输无碳,到方便地使用便携式氢“胶囊”,这里有五个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氢是一种安全、清洁和廉价的替代品,是当之无愧的“未来燃料”。

1、道路上的零排放

交通运输业严重依赖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的20%,令人震惊。

氢动力汽车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因为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氢气来驱动电动马达,只排放热量和水。

在中国,氢动力交通工具越来越受欢迎,目前有15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在大街上行驶。中国电动汽车经济的先行者万钢预测,氢动力汽车将不仅是中国的未来交通工具,也将是世界的未来交通工具。

考虑到重型卡车每年产生近25亿吨二氧化碳,氢动力技术也可以在长途公路货运脱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物流巨头DHL和电动汽车初创公司StreetScooter联手推出了H2 Panel Van,这是世界上第一辆添加了燃料电池的重达4.25吨的电动汽车,可以行驶500公里。

作为物流行业“绿色”使命的一部分,DHL计划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在公路上投放100辆这种燃料电池运输车辆。

2、更大的驾驶范围

氢燃料电池汽车拥有更长的行驶距离,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燃料补充,并以较低的能量行驶更长时间。

在中国,氢动力公共汽车一箱氢气可以行驶500公里以上,这比电动公共汽车200公里的续航里程要多得多。在欧洲,氢动力汽车的行驶距离甚至更远,单靠一个油箱就可以行驶800公里以上。

另一个例子是丰田领先的氢动力汽车,丰田Mirai,它可以完成从北欧到南欧的3500公里旅程,全程只需要40公斤的氢。

虽然生产氢气的成本被认为是其广泛采用的障碍,但一些像Electriq Global这样的公司正在想出创新的方法来应对这一挑战。

这家以色列-澳大利亚公司的新型氢燃料技术允许司机以不到一半的油价行驶两倍的距离。而且,这项技术是完全零排放的。

3、工业除碳

长期以来,炼钢和化学生产行业一直被认为是高排放行业,这使得工业部门大量依赖化石燃料。

但是氢技术正在慢慢地改变着这一切,该行业正在转向使用电解氢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

在炼钢行业,突破性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大量有前途的项目,其中包括汉堡的一家炼钢厂,该厂采用创新的氢基工艺生产低碳排放的钢材。

在瑞典,钢铁生产公司Hybrit正在开发世界上第一座无化石燃料的氢钢铁厂,其目标是利用生物燃料生产铁矿石颗粒。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采用氢,到2030年,利用可再生能源产氢的成本可能会变得可以承受。

4、易于存储,易于使用

氢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易于储存、运输和使用。这意味着那些风能和太阳能设施有限的国家仍然能够从这种无碳能源中受益。

能源公司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储存和利用氢的潜力。在英国牛津郡,科技巨头西门子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储能演示器,它可以安全有效地储存和运输这种无碳燃料。

氢燃料用途广泛,2016年,一个日本研究小组设计并制造了氢“胶囊”,让消费者可以将氢电池储存在口袋里,用于日常活动。

5、成功使用在太空旅行中

与人们的普遍认知相反,利用氢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使用氢作为火箭推进剂和燃料电池单元来操作太空中的辅助动力系统。

就在那十年里,国际知名的美国工业设计师布鲁克斯·史蒂文斯(Brooks Stevens)推出了“乌托邦”概念车,这是一系列由氢燃料电池推进的汽车,彻底改变了汽车工业。

但最值得纪念的是1967年的阿波罗登月任务,当时美国宇航局使用了363英尺高的由液氢、液氧和煤油作为燃料的推进器来驱动火箭。

这艘被命名为“土星五号”的火箭,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火箭。

(责任编辑:小樱)
文章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