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人首富李嘉诚也在加速入局
电动车领域,投资高达51亿元的长江汽车是最大手笔,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最近更是再次入局新能源汽车,9亿元收购“日本特斯拉”, 10亿英镑(约87亿人民币)收购了英国一能源公司。李嘉诚一出手,动辄上百亿布局新能源市场,行业形势未来非常可期。
接着,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更豪气一掷300亿元在成都简州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四川已成为吉利重心东移的“新主战区”。吉利近年来在川布局重大项目数量众多,包括有成都高原汽车整车项目、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吉利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汽车文化中心项目等。据不完全统计,吉利在川布局项目总投资额已接近千亿元。
而近年来,各大车企纷纷开启“联婚”模式。江淮&大众,北汽&戴姆勒,,众泰&福特,东风&雷诺日产联盟,长城&御捷等国内外车企纷纷合作、成立子公司等。除了满足双积分政策之外,同时在不影响积分的情况下还可以开拓新能源市场。
早在2010,李嘉诚就开始投资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李嘉诚的话讲:“中国新能源车是他持续看好的市场之一”。但被誉为投资“神算子”的李嘉诚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从2010年入股五龙电动汽车后,连续多年亏损不止,平均每年近亏达10亿港元。但别具慧眼的李嘉诚并没有选择放弃,对与新能源领域的挚爱并非常人所能读懂。
实际上,李嘉诚在早年间就已经悄悄的前往台湾投资,其投资方向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而本次加大力度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想必是算准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值得一提的是,51亿元投资的长江汽车已经拿到发改委批复的年产5万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准备进攻A0级与A00级纯电动乘用车细分领域。
但笔者看来,李嘉诚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在电动商用车的领域中,目前的市场比电动乘用车而言更加的空白,加上“禁售令”的研究已经启动,未来的商用车领域同样面临着挑战。而长江汽车先以乘用车为基础,后续再发力客车、物流车、工程车、专用车等商用车领域,从而覆盖电动商用车领域抢占市场,或许这才是李嘉诚真正想要的。
各行“大佬”齐聚新能源领域“搞事情”,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可以预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将会像改革开放的“深圳速度”般急速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强国指日可待。
中国已经明确启动研究制定禁售传统燃油汽车时间表,这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颠覆式的推动。但目前为止,相比起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只能用十分惨淡来形容。尽管有相关政策出台扶持,但新能源汽车终究得不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所造,如果问题没有一一解决,新能源汽车想要更好的发展,仍旧会受到重重阻力。
从销量方面来看,惨淡的市场表现以及尚未克服的问题,也是预示行业发展的重大助力。虽然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很大,但不盲目跟风,先思而后行才是长久之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汽车工业也是如此,成就大业绝非一早一夕。
其次,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目前都是领着国家的补贴,对于这种相关“补贴”笔者不发表评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长长远发展来看,降低补贴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纳税人的钱,应该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而并非目前所谓的“补贴”。二来也能够让企业激发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制造出消费者真正买单的汽车,而不是向某些车型连个安全气囊,ABS刹车防抱死系统都没有产品,并且售价还高达十多万。
与此同时,未来3-5年内里中小型纯电动汽车生产商可能面临了倒闭潮。众所周知,纯电动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技术门槛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大批的“拼装电动车”厂商就如同暗流涌动般跃进市场。但“骗补调查”正在洗牌整个行业格局,对于一些新入局的新能源厂家倘若拿不到这笔钱,也就等于是活活的被“晾干”,毕竟造车是大投资的行业。
再者,各大传统车企的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必将会给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力。而习惯批量生产的传统车企,在零部件的供应上,整车生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自然而然成本也就降低了。在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再进入市场的优势就更有明显了。这样一来,中小型生产商必将受到挤兑。再加上传统车企向来都是“财大气粗”,中小型生产商未来的路可能就跟狭窄了,或是倒闭,或是被收购合并。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尽管目前得到了国家大力扶持。政策的驱动必然带动行业发展,但如果如果一味的选择“抓热点”“蹭热点”进行短期投资已获得高昂回报,那么新能源汽车仍旧是一个创伤。就目前来看,相关原材料价格已经出现上涨趋势,如果这些趋势成为投资者牟取暴利的手法,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是水深火热。处于风口浪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只有把握好手中的产品,才能搭建消费者信任的桥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