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华: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回归理性,创投资本助力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11-28 17:17来源:九维视点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近日,第九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4)在中国上海举行。在峰会开幕式环节,本届峰会主席、国科新能创始合伙人方建华先生作了题为《创投资本与动力电池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
方建华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系统性地阐述了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重大成就、突出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机遇,同时还强调了创投资本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独占鳌头
在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浪潮中,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历经多年的蓬勃发展,已赫然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尤其在市场规模、技术创新、产业链构建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均展现出世界级的领先地位,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数据显示,2023年度,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总体出货量高达1202.6GWh,同比激增25.6%,彰显出新能源产业的蓬勃生机。
在这片浩瀚的蓝海中,中国锂电池产业以887.4GWh的出货量傲视群雄,占据了全球市场的73.8%份额,较往年再度攀升,稳固了其在全球锂电池市场的领航者地位。
这一数据不仅是中国锂电池产业实力的直接体现,更是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革命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有力证明。
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逼近180Wh/kg的临界点,而部分高镍三元锂电池更是突破了250Wh/kg的能量密度大关,为电动汽车的长续航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正在加速布局高镍、硅基、富锂锰基以及固态电池等新产品,高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已广泛应用,将极大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同时,精细化管理的生产流程,也将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另一方面,中国锂电池产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持续提升,锂电池成本的整体下降趋势已成为行业内外普遍关注的焦点。动力电芯的成本从2010年的4--5元元/Wh显著下降至目前的0.4--0.5元/Wh。这一降幅不仅体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优化,也极大的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全球汽车电动化中的优势。
其次,创投资本发力显著。目前,锂电产业上市公司已达184家,市值最高者更是超过了4万亿元。这些上市公司在上市前都经历了多轮的融资过程,非上市公司也在持续寻求资金支持。创投资本不仅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更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挑战与曙光并存,创投资本不容小觑
1、行业内卷现象愈发突出
回顾过去15年,中国的锂电产业在政策的有力引领下,经历了从技术突破、资本涌入、产业兴盛和回归理性的历程。
2009年,全行业动力电池锂出货量尚不足1GWh,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TWh大关,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与此同时,锂电池的价格也经历了从过去的4元-5元/Wh到现在的0.5元/Wh左右的巨大降幅,这一变化不仅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也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密不可分。
当前,中国锂电产业正面临着“产业内卷+资本寒冬”的双重挑战。众多电池企业,包括装备企业和材料企业,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利润却未能同步提升,甚至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创业型企业更是步履维艰,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产能已远超国内需求量,达到需求量的3.3倍,全球需求量的1.5倍,而产能利用率仅为61%。进入2024年一季度,锂电池价格同比更是下降了45%,全行业有27%的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为零或负,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困境。
2、融资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然而,当前,创新活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一态势在锂电池产业中尤为显著。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恶化和投资者信心的普遍下滑,IPO进程普遍收紧乃至暂停,众多原本寄望于通过上市融资实现跨越发展的锂电池企业,如今却深陷资金困境。
创投项目的退出渠道亦遭遇严重阻塞,即便是那些在一级市场获得数万亿投资的企业,也面临着退出“堰塞湖”的严峻考验。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众多早期的、尚未实现盈利的科技型企业,在融资市场上更是举步维艰,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众多锂电企业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清算风险悄然上升。这一现状不仅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空间,更对整个创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可能导致研发投入的减少,技术创新步伐的放缓,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只有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市场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创投资本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高质量发展须借力“三驾马车”
中国锂电池产业正站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节点上。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创投资本这“三驾马车”的并驾齐驱。
其一,科技创新是推动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这里的创新指的是守正创新,并非盲目跟风或炒作概念,而是要在坚守技术底线的基础上,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引领产业升级。
近年来,二级市场上出现了诸多如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概念”,但产业界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引领资本而非被资本绑架。
例如,固态电池虽然被视为未来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其产业化之路仍任重道远。技术路线尚未确定,产业链尚未形成,更重要的是,固态电池并非对现有锂电池的全替代,即便技术成熟,也只能在部分特定场景中应用。
因此,产业界同仁应将当前的微创新、降本增效作为主要的研发方向,如界面增效技术、纳米纤维涂覆技术、皮秒激光应用技术、红外加热技术、补锂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电池性能、降低成本,推动产业的持续进步。
其二,产业升级是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一过程必须注重生态友好性。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但这种竞争不应以破坏生态、牺牲产品品质为代价。如果上游设备、材料企业因过度竞争而难以盈利,最终将导致用户的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
因此,产业界应积极推动生态友好型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等手段,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产品品质的持续提升。同时,我们也呼吁电池厂家对上游设备、材料供应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其三,创投资本,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对赋能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创投机构应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而非短期的市场表现或炒作热点。通过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创投资本将有力推动锂电池产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以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趋势为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金融与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参与者,尤其是创投资本,与新质生产力形成了高度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创投资本的重要性尤为凸显。企业经营的核心在于现金流的管理,这包括了两大方面:一是企业的自身造血能力,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展现出的稳定盈利能力;二是企业在创新初期对外部资本的依赖,即“输血”过程。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投资本不仅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更是被视为第一资本。它不仅为科技初创企业和研发项目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如同为科技创新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还带来了管理与市场的智慧,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
4、锂电行业或将迎来复苏曙光
根据高盛的研究报告,中国锂电池行业在今年遭遇了严峻挑战,除了少数一线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性现金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为负。
同时,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也大幅下降,今年下降了41%,明年预计还将继续下降约25%。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市场需求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明后年可能仍会保持20%-30%的增长幅度。
尽管如此,高盛研究对中国锂电池行业仍持积极看法。他们认为,随着资本支出的削减和需求增长的逐步恢复,2024年有望成为本轮下行周期的谷底。未来两到三年内,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望回升至55%-60%的水平。
高盛因此预测,锂电行业的拐点可能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出现,行业的冬天或将迎来转机。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短暂的调整后,锂电池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关于动力电池行业的三点投资建议
作为从实体经济中走出的创业投资者,在此分享几点投资建议供大家参考:
1、战略选择至关重要
创新型企业在选择投资机构时,应明确自身战略定位。所谓战略,就是要在众多选择中做出明智的决策,而最难的是学会放弃。
建议企业多倾向于选择战略投资人而非财务投资人,多选择耐心资本而非套利机构。
战略投资人不仅能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带来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资源。而耐心资本能够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合理估值入场,避免高估风险
企业不应盲目追求高估值。一旦高估了自己的价值,实际上就相当于切断了自己的“粮草”来源。例如,有些企业成立仅三五年,便摇身一变估值百亿,未来几年如果不能实现“自身造血”,将丧失接续资本的机会和能力。
合理估值入场,既能保障企业获得必要资金,又能避免未来因无法实现盈利而丧失接续资本的风险。
因此,企业应保持理性,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合理设定估值,为未来发展留下充足空间。
3、审慎规划未来发展
面对未来,企业应保持清醒头脑,审慎规划发展路径。既要把握市场机遇,又要防范潜在风险。通过持续创新与技术升级,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技术趋势以及行业竞争态势等因素,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健地发展。同时,也要保持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企业发展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因此,对自我成长潜力的评估需谨慎而理性,避免过度乐观导致的误判。在与投资人对赌和业绩承诺时应有底线思维,避免被短期资本裹挟,步入盲目扩张或偏离主业的歧途。
要多选择“战略投资人”,采用双向奔赴的合作模式,实现资本与战略的良性互动,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增值效应。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有助于构建更加稳固和持久的伙伴关系。
最后,引用 “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先生的名言:“没有风险投资,建设创新型国家难以实现。”
风险投资不仅为初创企业和成长期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企业在与资本合作的过程中,更应注重选择那些能够助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共同推动行业创新的战略伙伴,而动力电池行业更是如此。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 动力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安瓦科技首条GWh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投产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1月18日,随着多个集装箱卡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入厂区,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瓦科技)迎来首条GWh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投产,这标志着该企业新型固态电池项目全面冲刺量产。 安瓦科技与芜湖市经开区共同建设的新型固态电池
    2024-11-20 16:48
  • 比克电池占孝云:多款半固态电池产品通过针刺试验

    比克半固态电池,已在新能源汽车、两轮出行、eVTOL飞行器、防爆产品等应用市场进行测试,多款产品可通过针刺试验,以车规级标准赋能全品类应用迭代升级。11月14日,在第11届中国(广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4)上,比克电池固态电池总工占
    2024-11-15 17:23
  • 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同比增长47.4%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110.3GWh,环比增长6.2%,同比增长47.4%。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79.1GWh,占总销量71.7%,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30.6%;其他电池销量为31.2GWh,占总销量28.3%,环比增长14.1%,同比增
    2024-11-11 17:12
  • TrendForce:固态电池进入试产,2035年成本预计降至0.6-0.7元(人民币/Wh)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丰田、日产、三星SDI等全球制造商已开始试制全固态电池, 随着业者竞相量产,预估产量可于2027年前达GWh (吉瓦时)水平。 固态电池有望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但仍面临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以及缺乏完整供应链等挑战。目
    2024-10-31 17:28
  • 电芯切角还能用!奇瑞全固态电池2026年上车:续航1500km

    在今日举办的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正式公布 鲲鹏 电池 品牌,包括3大品类: 方形磷酸铁锂系列: 能量密度120~160Wh/kg,支持纯电200~600km、插混/增程 100~200km; 方形三元系列: 能量密度140~200Wh/kg,支持纯电600~800km、插混/增程150~300km;
    2024-10-18 16:31
  • 中能财经|穿越周期 锂电池“韧”性成长

    穿越 周期 锂电池韧性成长 半年报折射能源产业链韧性系列报道之二 随着企业业绩进一步分化,锂电池行业似乎进入熊市周期。同质化竞争突出产能利用率不足成为贴在行业链条上的鲜明标签。 不过就半年报看,全行业31家上市公司中,15家盈利增长,头部企业凭借技
    2024-10-15 17:04
  • 崔东树:8月新能源车锂电池装车47GWh同比增35%,三元电池占比26%

    IT之家 9 月 22 日消息,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今日发文称,2024 年 8 月的锂电池装车 47GWh,同比增 35%。 三元电池装车 12.1GWh 同比增长 12%,占比 26%,低于同期;而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 35GWh,同比增速 46%,占比 74% ,三元电池增长有所放缓。1-8 月锂
    2024-09-23 17:06
  • 固态电池革命:能量密度提升20%,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

    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投入巨资研发新一代电池技术。近日,由14个欧洲研究机构组成的SOLiDIFY联盟宣布开发出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软包电池,其能量密度比现有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高出20%。与此同时,梅赛德斯-奔驰与美国电池
    2024-09-20 15:19
  • 韩系动力电池1-4月全球除华市场占有率同比略降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在中国以外市场的装机量占有率同比略降。
    2024-06-11 18:45
  • 1-2月福建省锂电池出口170.95亿 居全国首位

    工作人员查验锂电池。(厦门海关 供图) 随着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步伐加快,锂电池出口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据厦门海关统计,1-2月福建省锂电池出口170.95亿元,居全国首位。民营企业是福建省锂电池出口的主力军,出口160.77亿元,占锂电池出口总额的94%。
    2024-03-13 11:01
专题
相关新闻
  • 安瓦科技首条GWh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投产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1月18日,随着多个集装箱卡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入厂区,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瓦科技)迎来首条GWh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投产,这标志着该企业新型固态电池项目全面冲刺量产。 安瓦科技与芜湖市经开区共同建设的新型固态电池
    2024-11-20 16:48
  • 比克电池占孝云:多款半固态电池产品通过针刺试验

    比克半固态电池,已在新能源汽车、两轮出行、eVTOL飞行器、防爆产品等应用市场进行测试,多款产品可通过针刺试验,以车规级标准赋能全品类应用迭代升级。11月14日,在第11届中国(广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4)上,比克电池固态电池总工占
    2024-11-15 17:23
  • 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同比增长47.4%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110.3GWh,环比增长6.2%,同比增长47.4%。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79.1GWh,占总销量71.7%,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30.6%;其他电池销量为31.2GWh,占总销量28.3%,环比增长14.1%,同比增
    2024-11-11 17:12
  • TrendForce:固态电池进入试产,2035年成本预计降至0.6-0.7元(人民币/Wh)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丰田、日产、三星SDI等全球制造商已开始试制全固态电池, 随着业者竞相量产,预估产量可于2027年前达GWh (吉瓦时)水平。 固态电池有望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但仍面临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以及缺乏完整供应链等挑战。目
    2024-10-31 17:28
  • 电芯切角还能用!奇瑞全固态电池2026年上车:续航1500km

    在今日举办的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正式公布 鲲鹏 电池 品牌,包括3大品类: 方形磷酸铁锂系列: 能量密度120~160Wh/kg,支持纯电200~600km、插混/增程 100~200km; 方形三元系列: 能量密度140~200Wh/kg,支持纯电600~800km、插混/增程150~300km;
    2024-10-18 16:31
  • 中能财经|穿越周期 锂电池“韧”性成长

    穿越 周期 锂电池韧性成长 半年报折射能源产业链韧性系列报道之二 随着企业业绩进一步分化,锂电池行业似乎进入熊市周期。同质化竞争突出产能利用率不足成为贴在行业链条上的鲜明标签。 不过就半年报看,全行业31家上市公司中,15家盈利增长,头部企业凭借技
    2024-10-15 17:04
  • 崔东树:8月新能源车锂电池装车47GWh同比增35%,三元电池占比26%

    IT之家 9 月 22 日消息,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今日发文称,2024 年 8 月的锂电池装车 47GWh,同比增 35%。 三元电池装车 12.1GWh 同比增长 12%,占比 26%,低于同期;而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 35GWh,同比增速 46%,占比 74% ,三元电池增长有所放缓。1-8 月锂
    2024-09-23 17:06
  • 固态电池革命:能量密度提升20%,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

    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投入巨资研发新一代电池技术。近日,由14个欧洲研究机构组成的SOLiDIFY联盟宣布开发出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软包电池,其能量密度比现有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高出20%。与此同时,梅赛德斯-奔驰与美国电池
    2024-09-20 15:19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