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华: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回归理性,创投资本助力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11-28 17:17来源:九维视点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近日,第九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4)在中国上海举行。在峰会开幕式环节,本届峰会主席、国科新能创始合伙人方建华先生作了题为《创投资本与动力电池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
方建华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系统性地阐述了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重大成就、突出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机遇,同时还强调了创投资本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独占鳌头
在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浪潮中,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历经多年的蓬勃发展,已赫然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尤其在市场规模、技术创新、产业链构建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均展现出世界级的领先地位,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数据显示,2023年度,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总体出货量高达1202.6GWh,同比激增25.6%,彰显出新能源产业的蓬勃生机。
在这片浩瀚的蓝海中,中国锂电池产业以887.4GWh的出货量傲视群雄,占据了全球市场的73.8%份额,较往年再度攀升,稳固了其在全球锂电池市场的领航者地位。
这一数据不仅是中国锂电池产业实力的直接体现,更是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革命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有力证明。
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逼近180Wh/kg的临界点,而部分高镍三元锂电池更是突破了250Wh/kg的能量密度大关,为电动汽车的长续航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正在加速布局高镍、硅基、富锂锰基以及固态电池等新产品,高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已广泛应用,将极大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同时,精细化管理的生产流程,也将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另一方面,中国锂电池产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持续提升,锂电池成本的整体下降趋势已成为行业内外普遍关注的焦点。动力电芯的成本从2010年的4--5元元/Wh显著下降至目前的0.4--0.5元/Wh。这一降幅不仅体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优化,也极大的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全球汽车电动化中的优势。
其次,创投资本发力显著。目前,锂电产业上市公司已达184家,市值最高者更是超过了4万亿元。这些上市公司在上市前都经历了多轮的融资过程,非上市公司也在持续寻求资金支持。创投资本不仅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更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挑战与曙光并存,创投资本不容小觑
1、行业内卷现象愈发突出
回顾过去15年,中国的锂电产业在政策的有力引领下,经历了从技术突破、资本涌入、产业兴盛和回归理性的历程。
2009年,全行业动力电池锂出货量尚不足1GWh,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TWh大关,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与此同时,锂电池的价格也经历了从过去的4元-5元/Wh到现在的0.5元/Wh左右的巨大降幅,这一变化不仅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也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密不可分。
当前,中国锂电产业正面临着“产业内卷+资本寒冬”的双重挑战。众多电池企业,包括装备企业和材料企业,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利润却未能同步提升,甚至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创业型企业更是步履维艰,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产能已远超国内需求量,达到需求量的3.3倍,全球需求量的1.5倍,而产能利用率仅为61%。进入2024年一季度,锂电池价格同比更是下降了45%,全行业有27%的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为零或负,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困境。
2、融资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然而,当前,创新活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一态势在锂电池产业中尤为显著。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恶化和投资者信心的普遍下滑,IPO进程普遍收紧乃至暂停,众多原本寄望于通过上市融资实现跨越发展的锂电池企业,如今却深陷资金困境。
创投项目的退出渠道亦遭遇严重阻塞,即便是那些在一级市场获得数万亿投资的企业,也面临着退出“堰塞湖”的严峻考验。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众多早期的、尚未实现盈利的科技型企业,在融资市场上更是举步维艰,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众多锂电企业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清算风险悄然上升。这一现状不仅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空间,更对整个创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可能导致研发投入的减少,技术创新步伐的放缓,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只有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市场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创投资本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高质量发展须借力“三驾马车”
中国锂电池产业正站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节点上。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创投资本这“三驾马车”的并驾齐驱。
其一,科技创新是推动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这里的创新指的是守正创新,并非盲目跟风或炒作概念,而是要在坚守技术底线的基础上,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引领产业升级。
近年来,二级市场上出现了诸多如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概念”,但产业界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引领资本而非被资本绑架。
例如,固态电池虽然被视为未来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其产业化之路仍任重道远。技术路线尚未确定,产业链尚未形成,更重要的是,固态电池并非对现有锂电池的全替代,即便技术成熟,也只能在部分特定场景中应用。
因此,产业界同仁应将当前的微创新、降本增效作为主要的研发方向,如界面增效技术、纳米纤维涂覆技术、皮秒激光应用技术、红外加热技术、补锂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电池性能、降低成本,推动产业的持续进步。
其二,产业升级是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一过程必须注重生态友好性。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但这种竞争不应以破坏生态、牺牲产品品质为代价。如果上游设备、材料企业因过度竞争而难以盈利,最终将导致用户的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
因此,产业界应积极推动生态友好型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等手段,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产品品质的持续提升。同时,我们也呼吁电池厂家对上游设备、材料供应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其三,创投资本,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对赋能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创投机构应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而非短期的市场表现或炒作热点。通过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创投资本将有力推动锂电池产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以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趋势为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金融与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参与者,尤其是创投资本,与新质生产力形成了高度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创投资本的重要性尤为凸显。企业经营的核心在于现金流的管理,这包括了两大方面:一是企业的自身造血能力,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展现出的稳定盈利能力;二是企业在创新初期对外部资本的依赖,即“输血”过程。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投资本不仅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更是被视为第一资本。它不仅为科技初创企业和研发项目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如同为科技创新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还带来了管理与市场的智慧,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
4、锂电行业或将迎来复苏曙光
根据高盛的研究报告,中国锂电池行业在今年遭遇了严峻挑战,除了少数一线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性现金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为负。
同时,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也大幅下降,今年下降了41%,明年预计还将继续下降约25%。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市场需求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明后年可能仍会保持20%-30%的增长幅度。
尽管如此,高盛研究对中国锂电池行业仍持积极看法。他们认为,随着资本支出的削减和需求增长的逐步恢复,2024年有望成为本轮下行周期的谷底。未来两到三年内,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望回升至55%-60%的水平。
高盛因此预测,锂电行业的拐点可能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出现,行业的冬天或将迎来转机。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短暂的调整后,锂电池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关于动力电池行业的三点投资建议
作为从实体经济中走出的创业投资者,在此分享几点投资建议供大家参考:
1、战略选择至关重要
创新型企业在选择投资机构时,应明确自身战略定位。所谓战略,就是要在众多选择中做出明智的决策,而最难的是学会放弃。
建议企业多倾向于选择战略投资人而非财务投资人,多选择耐心资本而非套利机构。
战略投资人不仅能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带来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资源。而耐心资本能够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合理估值入场,避免高估风险
企业不应盲目追求高估值。一旦高估了自己的价值,实际上就相当于切断了自己的“粮草”来源。例如,有些企业成立仅三五年,便摇身一变估值百亿,未来几年如果不能实现“自身造血”,将丧失接续资本的机会和能力。
合理估值入场,既能保障企业获得必要资金,又能避免未来因无法实现盈利而丧失接续资本的风险。
因此,企业应保持理性,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合理设定估值,为未来发展留下充足空间。
3、审慎规划未来发展
面对未来,企业应保持清醒头脑,审慎规划发展路径。既要把握市场机遇,又要防范潜在风险。通过持续创新与技术升级,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技术趋势以及行业竞争态势等因素,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健地发展。同时,也要保持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企业发展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因此,对自我成长潜力的评估需谨慎而理性,避免过度乐观导致的误判。在与投资人对赌和业绩承诺时应有底线思维,避免被短期资本裹挟,步入盲目扩张或偏离主业的歧途。
要多选择“战略投资人”,采用双向奔赴的合作模式,实现资本与战略的良性互动,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增值效应。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有助于构建更加稳固和持久的伙伴关系。
最后,引用 “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先生的名言:“没有风险投资,建设创新型国家难以实现。”
风险投资不仅为初创企业和成长期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企业在与资本合作的过程中,更应注重选择那些能够助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共同推动行业创新的战略伙伴,而动力电池行业更是如此。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动力电池 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全固态电池电动自行车换电试点项目在北京亦庄启动

    据北京亦庄公众号消息,6月27日,在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的指导下,由区内企业北京纯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纯锂新能源)联合雅迪科技集团、智租物联科技集团共同实施的全固态电池电动自行车换电试点项目在北京亦庄正式启动。据悉,项目首期将在北京亦庄大族
    2025-06-30 11:16
  • 电池关键材料回收技术汇总

    一、 湿法冶金 :锂钴镍分离的精准博弈 在新能源电池回收领域,湿法冶金技术凭借其高效的金属分离能力,成为关键材料回收的核心手段。其中,P204/P507 萃取体系是实现锂钴镍分离的经典工艺,其核心在于通过 选择性萃取 实现金属的高效分离。 (一)P204/P507
    2025-06-27 10:25
  • 25GWh!中创新航江苏常州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开工

    中创新航常州基地项目已建成三期,本次新建高性能锂电池项目产品以车载动力电池为主,兼顾无人机、机器人等应用场景,规划设计产能25GWh,预计2026年内投产。 图片来源:中创新航 6月18日,中创新航(03931.hk)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在江苏常州开工。 据看金坛报
    2025-06-20 09:37
  • 动力电池新国标倒计时:安全革命下的技术重构与产业变局

    每日热点资讯 新国标实施进入倒计时,行业安全革命加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 2026 年 7 月正式施行,首次将 不起火、不爆炸 纳入强制标准。新国标要求电池在热失控后 2 小时内无明火、无爆炸,底部撞击
    2025-06-20 09:26
  • 国家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部门规章或年内出台

    人民财讯5月28日电,尽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尚未到来,但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业已挤满大量提前布局的企业。当前行业面临双重压力:一是退役量预判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二是非正规回收渠道的冲击,导致市场呈现典型的卖方特征和价格倒挂现象,整体盈
    2025-05-28 19:13
  • 长安汽车: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长安汽车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未来3年,公司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 其中,长安启源将推出10款产品,深蓝汽车将推出10款产品,阿维塔将推出7款产品。 在三电领域,公司将全面迭代三电核心技术,2025-2026年完成时代长安50GWh电芯产能投资建设,总计产
    2025-05-23 08:34
  • 曼恩斯特最新固态电池极片制造解决方案

    5月15日,第十七届重庆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CIBF2025)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曼恩斯特 以干法整线 革新未来为主题,携多款突破性技术成果亮相11T010展台,并于15日上午举办了固态电池极片制造解决方案发布会,通过 线上线下 联动的形式,与全球业界
    2025-05-21 11:18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北交所一哥”深圳贝特瑞想打破周期困境

    固态电池被视作 下一代电池 ,有潜力实现更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国内电池厂商正全力角逐。 5 月 13 日, 北交所一哥 贝特瑞( 835185.BJ )首次对外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半固态电池材料和全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布局涵盖正极、负极、电
    2025-05-15 14:04
  • 首期规模2亿元 湖南盐业集团首支固态电池基金落地

    5月8日,湖南盐业集团下属轻盐晟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湖南湘盐福舜固电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盐业集团固态电池产业基金),正式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该基金由湖南盐业集团、华福证券和临武县产业基金联
    2025-05-12 09:14
  • 电池回收“黑洞”:大锤砸出致癌物,小作坊吞下7成市场

    编辑 广州的白名单回收厂里,机械臂正井然有序地拆解着退役电池。与此同时,200多公里外东莞村落的一工厂内,散落一地的废旧电池,正在被工作人员借着昏暗的光线撬开,更有人抡着大锤拆解着。 两种场景,共同承接着汹涌而来的电池退役潮。有机构预计,2025年
    2025-05-06 10:43
专题
相关新闻
  • 全固态电池电动自行车换电试点项目在北京亦庄启动

    据北京亦庄公众号消息,6月27日,在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的指导下,由区内企业北京纯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纯锂新能源)联合雅迪科技集团、智租物联科技集团共同实施的全固态电池电动自行车换电试点项目在北京亦庄正式启动。据悉,项目首期将在北京亦庄大族
    2025-06-30 11:16
  • 电池关键材料回收技术汇总

    一、 湿法冶金 :锂钴镍分离的精准博弈 在新能源电池回收领域,湿法冶金技术凭借其高效的金属分离能力,成为关键材料回收的核心手段。其中,P204/P507 萃取体系是实现锂钴镍分离的经典工艺,其核心在于通过 选择性萃取 实现金属的高效分离。 (一)P204/P507
    2025-06-27 10:25
  • 25GWh!中创新航江苏常州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开工

    中创新航常州基地项目已建成三期,本次新建高性能锂电池项目产品以车载动力电池为主,兼顾无人机、机器人等应用场景,规划设计产能25GWh,预计2026年内投产。 图片来源:中创新航 6月18日,中创新航(03931.hk)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在江苏常州开工。 据看金坛报
    2025-06-20 09:37
  • 动力电池新国标倒计时:安全革命下的技术重构与产业变局

    每日热点资讯 新国标实施进入倒计时,行业安全革命加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 2026 年 7 月正式施行,首次将 不起火、不爆炸 纳入强制标准。新国标要求电池在热失控后 2 小时内无明火、无爆炸,底部撞击
    2025-06-20 09:26
  • 国家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部门规章或年内出台

    人民财讯5月28日电,尽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尚未到来,但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业已挤满大量提前布局的企业。当前行业面临双重压力:一是退役量预判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二是非正规回收渠道的冲击,导致市场呈现典型的卖方特征和价格倒挂现象,整体盈
    2025-05-28 19:13
  • 长安汽车: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长安汽车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未来3年,公司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 其中,长安启源将推出10款产品,深蓝汽车将推出10款产品,阿维塔将推出7款产品。 在三电领域,公司将全面迭代三电核心技术,2025-2026年完成时代长安50GWh电芯产能投资建设,总计产
    2025-05-23 08:34
  • 曼恩斯特最新固态电池极片制造解决方案

    5月15日,第十七届重庆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CIBF2025)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曼恩斯特 以干法整线 革新未来为主题,携多款突破性技术成果亮相11T010展台,并于15日上午举办了固态电池极片制造解决方案发布会,通过 线上线下 联动的形式,与全球业界
    2025-05-21 11:18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北交所一哥”深圳贝特瑞想打破周期困境

    固态电池被视作 下一代电池 ,有潜力实现更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国内电池厂商正全力角逐。 5 月 13 日, 北交所一哥 贝特瑞( 835185.BJ )首次对外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半固态电池材料和全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布局涵盖正极、负极、电
    2025-05-15 14:04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