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突破新型半导体光伏技术产业化瓶颈

时间:2025-06-30 11:07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子蕊
点击:

6月2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秦川江、王利祥研究团队在新型有机自组装分子设计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首次开发出一种高效、稳定且分散性优异的双自由基自组装分子材料,显著提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运行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均匀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上。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低成本以及可溶液加工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核心方向。但在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着关键瓶颈。一方面,传统空穴传输层的制备依赖于高成本材料和复杂的成膜工艺,同时存在热稳定性和界面接触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材料普遍表现出载流子传输能力不足、组装均匀性差等问题,在实际工况条件下易发生分解,从而导致器件效率快速衰减。此外,自组装分子的均匀成膜技术尚未成熟,严重制约了大面积组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科研人员引入给受体共轭设计策略,成功开发了一种开壳双自由基自组装分子,在室温下表现出强烈且稳定的自由基特征,其自旋浓度较传统自组装分子高出近3个数量级,显著增强了载流子传输能力;位阻基团的独特设计,有效抑制了分子堆叠现象,从而实现自组装分子在大面积溶液加工中的高均匀性,为钙钛矿光伏领域的技术与材料迭代提供了重要支持。

为了精确评估分子的性能,研究团队率先采用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薄层伏安技术,成功实现了在分子组装态下,对单分子层的载流子传输速率及工作稳定性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双自由基分子的载流子传输速率是传统材料的2倍以上,并且在模拟工况条件下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新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小面积器件实现了26.3%的光电转换效率,微组件效率达到23.6%,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突破34.2%,获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同时,所开发材料及器件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在持续运行数千小时后几乎无性能衰减,远超传统材料及器件的表现。

该研究不仅为解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传输材料的导电性、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难题提供了全新分子设计范式,还通过原创表征技术建立了分子组装态性能的精准评价体系,为下一代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组件的产业化注入核心驱动力。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韩国 SK On 在电动汽车固态电池寿命方面新突破,三倍于现有产品

    韩国电池制造商 SK On 正加速推进聚合物、氧化物与硫化物固态动力电池的研发。该公司在研究中发现了新型保护层, 有望使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大幅提升 。 编辑 作为专注电动汽车电池研发的企业,SK On 目前正在开发两款新型固态电池原型产品,其耐久性将显著优
    2025-05-09 22:35
  • 中国科研团队提出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法

    记者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焦魁教授团队通过高精度数学建模,提出了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法,可快速提出、优化燃料电池设计方案,提升电池性能、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相关论文已在国际权威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发表。 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
    2024-12-06 17:20
  • -30℃照充不误!中国新能源企业新品电池技术重要突破

    鹏辉能源低温户储电芯POLAR正式发布,聚焦极寒地区锂电应用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关键趋势,锂电池性能的持续优化与迭代,是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基
    2024-10-14 17:15
  • 青岛能源所开发均质化正极材料实现全固态锂电池重要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成果7月3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能源》发表。这项研究不仅提升了电池的性能,还为全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铺平了道路。对开发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的储能设备,发展
    2024-08-01 15:03
  •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锂电池回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郗凯、丁书江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周光敏等人系统地分析了电池全生命周期中正极材料(钴酸锂、三元正极、磷酸铁锂、锰酸锂)、石墨负极和集流体的降解机制、缺陷类型与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适用于不同退役正极材料,石
    2024-04-11 09:12
  • 数据支撑!液流电池有了能突破

    3月25日,美国科学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一项液流电池最新研究。
    2024-03-26 09:12
  • 钠离子储能技术实现新突破

    记者近日从大港油田获悉,该油田联合科研企业完成攻关,实现磷酸铁钠电池储能先导试验电站并网投运。这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及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4-02-18 09:52
  • “长循环柔性金属电池”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最近,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长循环柔性金属电池” 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2023-12-10 10:31
  • 锂离子电池技术实现新突破 工作温度可低至零下70摄氏度

    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适应性能,一直是行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日,在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一款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最新研发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可经受“冰火两重天”考验,引发业内关注。
    2023-12-08 17:32
  • 锂电生产突破在即?正极关键材料无需高温制作 耗时大砍20倍

    锂离子电池(LIBs)是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中最常用的电池类型,而层状锂钴氧化物(LiCoO2)是锂离子电池阴极的关键组成部分。传统上,这种化合物的合成需要800°C以上的温度,而且需要10到20个小时才能完成。
    2023-10-25 17:45
专题
相关新闻
  • 韩国 SK On 在电动汽车固态电池寿命方面新突破,三倍于现有产品

    韩国电池制造商 SK On 正加速推进聚合物、氧化物与硫化物固态动力电池的研发。该公司在研究中发现了新型保护层, 有望使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大幅提升 。 编辑 作为专注电动汽车电池研发的企业,SK On 目前正在开发两款新型固态电池原型产品,其耐久性将显著优
    2025-05-09 22:35
  • 中国科研团队提出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法

    记者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焦魁教授团队通过高精度数学建模,提出了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法,可快速提出、优化燃料电池设计方案,提升电池性能、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相关论文已在国际权威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发表。 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
    2024-12-06 17:20
  • -30℃照充不误!中国新能源企业新品电池技术重要突破

    鹏辉能源低温户储电芯POLAR正式发布,聚焦极寒地区锂电应用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关键趋势,锂电池性能的持续优化与迭代,是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基
    2024-10-14 17:15
  • 青岛能源所开发均质化正极材料实现全固态锂电池重要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成果7月3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能源》发表。这项研究不仅提升了电池的性能,还为全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铺平了道路。对开发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的储能设备,发展
    2024-08-01 15:03
  •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锂电池回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郗凯、丁书江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周光敏等人系统地分析了电池全生命周期中正极材料(钴酸锂、三元正极、磷酸铁锂、锰酸锂)、石墨负极和集流体的降解机制、缺陷类型与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适用于不同退役正极材料,石
    2024-04-11 09:12
  • 数据支撑!液流电池有了能突破

    3月25日,美国科学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一项液流电池最新研究。
    2024-03-26 09:12
  • 钠离子储能技术实现新突破

    记者近日从大港油田获悉,该油田联合科研企业完成攻关,实现磷酸铁钠电池储能先导试验电站并网投运。这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及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4-02-18 09:52
  • “长循环柔性金属电池”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最近,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长循环柔性金属电池” 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2023-12-10 10:31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