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方案指明了未来几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方向,即持续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2018年前保障高品质动力电池供应;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实现大规模应用;着力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基础研究,2025年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测试。
《方案》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使用环境达-30℃到55℃,可具备3C充电能力。到2025年,新体系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比能量达500瓦时/公斤。到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超过1000亿瓦时,形成产销规模在400亿瓦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这些数字已经成为业内企业制定电池技术提升计划的重要参考。
一言点评:单体能量密度在2025年达到500瓦时/公斤,要看固态电池和更新的黑科技的力量,现在的三元体系有点说梦话的味道。
这些日子,关于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的传言成了业界第一大“热点”,有三四个版本推了出来,是哪个部门发布的也不清楚,“江湖不问来路”,有料就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透露,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超过主管部门的预期,造成补贴金额超出预算,因此主管部门有加大退坡比例的想法。财政部于近日召集四部委、协会专家、主要企业代表就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向及方案进行小范围讨论,或有意将2019年的补贴下降标准调整至在2018年提前实施,也就是2018年补贴将退坡40%。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续航里程补贴的分档将更细、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提高、能耗系数分档补贴。乘用车方面,续航里程补贴可能将按50km一个档进行划分,分档划分从3档调整为5档,同时,或将重点退坡A00级车型补贴,客车方面,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将可能提升140Wh/kg,此前要求为120Wh/kg;续驶里程的门槛提高到150公里,即原来的100公里~150公里的2万元补贴将被取消,150公里~200公里的补贴也将由3.6万元下调为2万元。
那为何甚嚣尘上的补贴退坡政策为何没有官方在2017年对外发布?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政策的延续性还在斟酌之中,如果贸然使补贴退坡,将会给整个产业带来不利;其次就是利益博弈。尽管财政在新能源车补贴上有点“能量危机”,捉襟见肘,但是,对于整个产业发展来说,没有强有力的推手,就不会顺利发展。
一言点评:退不退,是个问题,也不是个问题。
2017年9月28日,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公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简称“双积分”)。该政策规定,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进口量达3万辆以上的企业,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
双积分政策意味着传统车企在中国每生产一辆燃油车,就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钱用于购买新能源积分,且比例将越来越高。而每生产一辆电动车,除了获得正常的收益外,还可得到传统车企的补贴。这无疑将大大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产业也将从中受益。
据预测,双积分政策将催生出多家市值百亿的锂电企业。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双积分过分强调长里程,势必导致企业追求电池的高比能量,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
一言点评:有人说“双积分”会引起外资在新能源车的投资潮,新能源车未来依然是老外的天下,谁信?反正……
2017年7月28日,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共同制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正式施行。针对新能源行业,该目录取消了外资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准入限制,放宽了纯电动车等领域准入限制。
外资企业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可不受合资车企只得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整车产品限制。
外资车企的闯入对国内电池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市场机会。国内优秀的电池企业要打入外资车企供应链,必须加大电池技术的研发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在此过程中,国内电池企业的自身实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一言点评:请淡定,老外来了三十多年了,还怕现在多进来几个?
为了促进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在2014年财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声明: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也就是说在此期间,只要是购买上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通过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新能源车,就可以享受免购置税的政策。
那么购买新能源汽车还能够继续享受免征购置税的福利政策吗?就在大家对此疑惑重重的时候,2017年12月27日财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科技部组成的四部委联合声明称,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这样看来,只要购买上了《目录》的新能源车依然能够继续享受免购置税的福利。
一言点评:除了减免购置税的手段外,还有没有什么特效药,能治了终端个人购买力不强这个顽疾?
2017年7月14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年版)》,其中涉及新能源领域的新材料有4项,包括高性能锂电池隔膜、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负极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材料。
一言点评:从技术高度看,这四项是锂电池制造的核心。但是就全球技术而言,我们国家还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些差距。《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就是为了提升这四大材料的技术水平。
2017年4月17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首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天津力神、宁德时代等8家企业名列其中;2017年12月12日,国家工信部公示拟公告第二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海四达、超威创元、国能、中信国安盟固利、贝特瑞、中航锂电、欣旺达、德朗能、中天储能、芜湖天弋等18家企业入选。
一言点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申报企业的生产规模、工艺、装备、相关配套设施以及产品指标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2017年8月4日,GB/T34014-2017《汽车动力电池编码规则》、GB/T34015-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和GB/T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三项国家标准重磅出台。加上2017年5月出台的GB/T33598-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已经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国家标准体系,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无序状态有望得到改变,动力电池标准化生产也向前迈进一大步。
一言点评:有标准,一个产业才能逐步步入正轨。
2016年起,公安部启动了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式样设计和试点工作。自2016年12月1日起,上海、南京、无锡、济南、深圳5个城市已率先试点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2017年底前,所有省份省会市及部分地市启用;2018年上半年全国全面启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07个城市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覆盖31个省(区、市)。全国已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26.57万副。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可以更有效、更便捷区分辨识新能源汽车,实施差异化交通管理政策。另外,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的推广将促使新能源车从买车优惠逐步过度到用车优惠。
一言点评: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新能源车就是要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