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 > 动态 >

《碱性电解水制氢电解槽关键零部件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技术审查会圆满结束


2025年4月1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燃料电池与氢能产业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碱性水电解制氢电解槽关键零部件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技术审查会。 会议由北京绿色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黄昊主持,来自中国能建氢能研究院、佛山仙湖实验室、阳光氢能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审查组,推选马震研究员为专家组组长。会议旨在对标准草案的技术内容进行全面审查,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审查重点与专家意见

会议围绕标准草案的术语定义、技术指标、测试方法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主要意见总结如下:

1.术语与定义的严谨性

极化曲线定义修正:专家指出“极化曲线”应明确为“特定条件下电解池工作电压与电流密度的关系曲线”,而非“能耗曲线”,需补充操作条件(如温度、流量)。

新增术语:建议增加“电流密度”“析氢过电位”等核心术语的明确定义,避免行业内理解偏差。

2.技术指标的优化建议

电极性能测试:针对电极催化剂脱落率、衰减率的测试方法,需明确实验溶液(如使用30%氢氧化钾溶液而非纯水)和样品处理步骤(烘干称重),并统一方法一与方法二的判定优先级。

隔膜寿命评价:隔膜寿命需结合气密性衰减率(≤25%)与面电阻衰减率(≤25%)综合判定,建议明确加速实验的等效依据(如温度与时间换算关系)。

3.测试条件的细化

温度与压力规范:电解池测试中需明确温度测量点(如进出口温度范围)及压力条件(建议补充额定工作压力,如1.6 MPa),提升测试结果可比性。

镀层检测补充:双极板的镀镍层厚度、结合强度等指标需增加检测要求,建议参考行业通用标准(如镀层厚度≥10 μm)。

4.格式与表述规范

单位统一性:修正单位书写(如“兆帕”应为“MPa”),统一术语(如“平面度”替代“不平度”),规范测试公式中的变量符号。

逻辑一致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需前后对应,避免“隔膜寿命”“氧中氢浓度”等指标在文本中突兀出现。

会议成果与后续计划

经质询与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

标准结构完整,覆盖电极、隔膜、双极板、密封垫片四大核心零部件,技术指标合理,引用文件准确,符合行业需求。

需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术语定义、测试逻辑及格式规范,确保标准的普适性与专业性。

下一步工作:

1.编制组将梳理专家意见(共23条),逐条修改标准草案,重点完善测试方法的可操作性与数据处理的严谨性。

2.拟于15日内形成报批稿,提交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审批,计划2025年6月正式发布实施。

编辑

本次会议通过多领域专家的深入研讨,为碱性电解槽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标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准的出台将推动氢能装备制造向高效化、规范化发展,助力“双碳”目标下绿氢产业的规模化应用。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