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 > 原创 >

投资105亿元,这一硅碳负极项目有新进展!

当前,寻求更高比容量负极材料成为当前电池产业研究的核心,而硅基负极凭借高比容量和可提升锂电充放电效率等优势备受关注,吸引了众多锂电产业链企业对其布局。
 
5月21日,埃普诺集团旗下内江子公司硅碳负极项目首批设备顺利进场,这标志着内江年产12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即将迈入关键的设备安装阶段。
 
去年6月27日,四川内江经开区与埃普诺集团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年产30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和年产3万吨高纯微米硅材料项目正式落户内江经开区。据了解,年产30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总投入约105亿元,占地面积30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40亿元,用地150亩,年产12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计划2024年8月前竣工投产;二期建设18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450亿元。
 
资料显示,埃普诺集团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锂离子硅碳负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已通过材料ISO三体系认证,部分硅碳产品已通过CNAS检测认证。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NSC-X系列硅碳负极材料已具备生产能力,并计划在2024年实现规模量产。
 
公司生产的硅碳负极产品具有原材料丰富、工艺环保、比容量该和稳定性好等特点,为300Wh/kg及以上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提供材料方案,极具市场竞争优势。
 
内江埃普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埃普诺集团旗下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硅碳负极材料的生产与销售,该项目填补了内江新能源负极材料产业领域的空白,也是内江首个新能源硅碳负极材料项目。
 
硅碳负极市场空间巨大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但能量密度提升空间很小。
 
而硅基材料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高出传统石墨材料10倍,是目前已知比容量最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且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能满足高倍率充放电的需求,被视为最有前途的新一代负极材料。 
 
目前硅碳复合材料和硅氧复合材料是硅基负极的主要技术路线。其中硅碳负极容量高、首效高,被认为是硅基负极材料的最优路线。中信证券预计,2026年全球硅碳负极需求有望达到6-7万吨,较2023年增长1倍以上,对应市场空间可达180-210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绿研院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家电池企业进行硅碳负极领域的研发,如特斯拉、杉杉股份、璞泰来、硅宝科技等。进入5月,更有多家企业公布其在硅碳负极方面的进展,并有新项目签约:

近日,在第十六届重庆国际电池技术交流展览会(简称CIBF2024)上,鞍钢集团展示了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产品。据悉,近年来,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碳材料及低碳技术团队加快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产品研发步伐,以鞍钢集团自产针状焦为主要原料研发的硅碳负极材料,容量及首效分别达到500mAh/g及90%以上,是现有材料储电性能的1.5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5月15日,新安股份在投资者现场接待日活动会议纪要显示,公司此前已经公告的合资项目硅烷特气,硅烷特气应用于半导体、光伏、硅碳负极等领域。这个项目已经在建设过程中,预计2025年下半年可以建成。
 
此外,5月9日,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在准格尔旗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400亩,由常州硅源新能材料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规划总产能为2万吨/年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产能为2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总投资6.16亿,预计2024年年底竣工,2025年上半年投产。二期和三期建设产能为18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
 
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有望扩大
 
绿研院注意到,当前固态电池在储能、消费以及动力领域快速渗透,有望加速硅碳负极的应用。
 
今年4月,中科电气表示:当前固态电池有多种技术路线,不同技术路线对负极材料需求有差异,包括硅碳负极和锂金属负极等负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中可以应用。针对固态电池不同的技术路线,公司在相关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方面均有开发和产品布局。
 
在硅基负极方面,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用半固态电池将主要使用气相沉积法硅碳负极。杉杉股份气相沉积法硅碳负极技术领先,新一代硅碳产品在头部客户测试中保持领先,相关核心技术已获得美国、日本的专利授权,并计划在今年8月实现投试产。
 
ST百利日前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子公司百利锂电牵头制定了国内首部锂电池三元材料行业生产线建设标准,并承接了固态电池中硅碳负极产线的建设,由此公司介入固态电池产业链,但不直接生产固态电池。
 
鹿山新材表示,公司推出的硅碳负极功能材料(PAA)可应用于固态锂电池中硅基负极极片的粘结方案。固态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等特点,可应用于无人机等领域,应用场景非常广阔。
 
可以预见,随着负极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硅碳负极未来将会在电池产业有更大的发展。
 

文章标签: 硅碳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