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伟:“膜”术师到“万人计划”专家的逆袭之路
时间:2018-05-09 17:13 作者:郁芬
像千千万万个青年一样,80后杨大伟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在北京一家公司找到一份离子膜电解槽设计工作,成为一名“北漂”。今年3月,杨大伟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从平凡普通的“北漂青年”到令人敬佩的国家“万人计划”专家,杨大伟用一名打工仔的“逆袭”证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对质疑最有力地反驳”。
在很多人眼里,杨大伟爱学习、爱动脑、爱钻研,“脑子很活”。也正是这份“活”,让他敏锐地发现了商机:离子膜电解槽的所有元器件几乎都可以实现国产,唯独离子膜这一核心材料完全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如果国产化,将填补巨大的市场空白!经过反复酝酿,工作两年后,杨大伟辞去工作,迈出自主创业第一步——创办北京兆润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离子膜的技术研发工作。
虽然这一决定遭到各方质疑:国家组织攻关二十多年都没有成功的产品,他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怎能研发出来?但满怀激情的杨大伟没有时间无暇顾及这些,他满世界专心找人、找钱、找技术、找订单、找发展定位,只是想不干出成绩绝不放手。
2009年底,杨大伟终于依靠简陋的设备研制出一块巴掌大的离子膜。遗憾的是,这只是半成品小样,无法进行工业化应用,没有任何商业价值,而此时研发资金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创业团队成员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只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又经过一年的苦熬,杨大伟终于把巴掌大的离子膜做到了1平方米大小。别小看这简单的面积变化:这意味着公司可以投入工业化应用,具备了商业价值。用杨大伟自己的话说,“我的企业终于可以活下来了”。
2011年,杨大伟的家乡——金湖县金北镇领导得知杨大伟面临的困境,多次赴北京与他共商企业发展前景。浓厚的乡土情结、家乡领导的满满诚意、优惠的创业政策,让杨大伟决定回乡创业,在金湖县创办江苏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以全氟离子膜产业化为目标的工厂。
身为研发人员,杨大伟深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寻求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他多次远赴厦门与国内膜材料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董全峰接洽,分析行业前景,诚邀加盟合作。董全峰教授回忆:当时早上打开家门,杨大伟已“堵”在门外;深夜做完实验,杨大伟还守在实验室外。“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讨债的呢!就是这份诚心打动了我。”
与董全峰教授合作后,公司迅速确定以流延法生产离子膜为研发方向。为了突破原料配方这一技术难点,杨大伟带领研发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实验了1800多个配方,平均一天就要做两个配方实验,一个配方实验的反应时间往往达8个小时,他几乎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
就是依靠这样苦熬“试错”,杨大伟最终在1800多个配方中找到了3个可以使用的配方。2014年,江苏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合作研发出国际首创的“双面辐射全氟离子交换膜流延制膜技术”,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套流延法离子膜生产线,应用该技术和设备生产的“储能电池用高强度复合全氟离子交换膜”,在电化学及力学性能方面均达到或超过同类进口产品,且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一半,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美国、日本大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目前,该技术已获得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PCT国际发明专利1项,累计获得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助1300多万元,董全峰人才团队也入选江苏省“双创团队”。
创新给企业带来了爆发式增长。近三年来,公司销售增长270%、利润增长130%、税收增长98%、总资产增长180%,2015年成功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上市。离子膜产业化初步取得成功,产品得到了国内相关电解槽厂家,钒电池、燃料电池厂家的肯定和应用,并出口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发达国家。
来源:新华报业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