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钴龙头金川集团IPO5年后铩羽 平安信托入股依然待解
时间:2017-08-17 13:34 作者:朱艺艺
在过去几年中,“全民”PE盛行,资本蜂拥而上,无论是上市公司、专业投资机构,还是小富即安的老板,都自愿入局。重金押注背后,他们寄希望于企业上市或被并购换来数十倍的投资回报。然而,硬币总有两面。相比于少数PE项目借助IPO或并购渠道退出而一夜暴富,更多PE项目则是石沉大海甚至血本无归。
据悉 早在一个多月前的2017年7月17日就已经到期的平安信托旗下一款平安财富·富川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富川计划”)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五年前,其作为Pre-IPO项目,投向“国内最大的镍钴和第三大铜生产商”金川集团,但是因其上市搁浅,项目至今无法退出,认购该信托计划的数十位投资者,因此沦为“套中人”。
IPO遇阻
“金川集团号称镍排名全国第二,铜排名全国第三,当时给了600亿的估值,准备上主板,听上去确实是一个很好的PE项目”,8月8日,作为上述有关信托计划的投资者之一,上海恩戈罗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仇宪民回溯起五年前的一幕时表示,“当时平安信托在全国推介该计划,到了上海只剩5000万元的额度,当时已经有人认购了3000万,只给短短两天时间,所以我就决定认购2000万。”
彼时,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开闸,国内PE项目和资本市场投资火热,2010年-2011年,更是迎来“全民”PE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川集团在2012年8月披露了上市计划。
官网显示,2012年8月31日召开的第一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上,金川集团表示,“拟全面启动整体上市工作,力争于2013年初完成准备工作并申报材料,择机在A股发行上市”。
在此之前,海亮股份和西藏矿业也迅速入股了金川集团。
海亮股份2012年6月16日公告显示,其拟以8亿元自有资金认购金川集团定增2.57亿股,占比1.12%,认购价格为3.11元/股。同年6月21日,西藏矿业公告称,拟以1亿元自有资金认购金川集团定增3220万股,占比0.14%。
根据记者获得的富川计划信托合同显示,2012年7月17日平安信托的富川计划便在当日孕育而生。该信托计划以4.8亿元入股金川集团,对应间接持股比例0.669%,按净资产计算,入股价格1.5倍PB,期限为“3+2”年,平安信托收取年利率2%的固定管理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该信托计划的认购起点为1000万元,包括仇先生在内,共有上海、成都、深圳、南京等地的30位投资者参与认购。
尽管被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寄予厚望,但是金川集团的上市之路可谓波折。
就在该信托计划签署不久,2012年11月,证监会推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导致IPO暂缓,空窗期长达15个月,一直持续到2014年1月。
雪上加霜的是,2013年以来,金川集团所在的镍、铜、钴等有色金属板块急转直下,导致其业绩遭遇“滑铁卢”。
该信托计划季度报告和代保管函显示,2013、2014年,金川集团净利润下滑至6.7亿元和1.4亿元,2015年净利润为亏损65.9亿,其上市计划不得不搁浅。
2015年7月17日,平安信托以一纸延期说明函宣告项目延期。
兑付条款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投资者与平安信托还存在条款分歧。投资者认为,平安信托推介时提到,金川集团作出了年化率15%的回购承诺,即使无法如期上市,也可以进行回购。“一个PE项目如果成功上市的话,绝不会只有15%的收益,我当时认购,很大程度上也考虑到金川集团的回购承诺。”仇先生表示。
然而,平安信托表示,其在2015年8月向金川集团提出回购请求,未得到金川集团其所属上级甘肃国资管理部门的同意。
此后,投资者表示,平安信托在推介时并没有告知该回购条款需要金川集团股东大会通过等前提条件,存在隐瞒。
平安信托在8月15日的邮件回复中解释称:“回购条款涉及标的公司减资程序,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需要标的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平安信托向投资人出具的季报中,披露了回购有关信息。”
但至于在推介销售时是否就有关回购问题进行了隐瞒,平安信托8月16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相关人员离职,关于产品推介的情况还在核实中,关于回购条款因涉及保密不方便透露。”
随后两年,由于有色金属行业持续低迷,2016年金川集团净利润仍为亏损的38.1亿元。直至2017年7月17日,平安信托称该信托计划净收益-1.86亿元,亏损38.9%,无法在该日期内完成处置工作,将以代保管形式继续保管信托资产。
对于金川集团目前的经营情况,8月16日上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金川集团,其工作人员以无法核实身份为由拒绝了采访要求。
平安信托则在上述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邮件中强调,“2017年上半年金属价格走稳反弹,金川集团如果能够保持业绩提升趋势,将有助于项目处置变现,包括上市后通过资本市场退出。后续,平安信托仍将推进包括股权回购、股权退出、第三方资产转让在内的各项工作”。
而对比焦虑的上述信托计划的投资者而言,同样参与到金川集团有关IPO项目投资的两家上市公司,其态度则显得较为淡然。
8月11日,海亮股份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入股金川集团,主要是出于产业上下游整合的考虑”。而西藏矿业董秘办人士表示“我们是长线投资,一直没有退出”。
在全民PE的路上,金川集团的有关案例绝不会缺乏“来者”。
“虽然PE很火,愿意投资的资金很多,但是发掘好的PE项目,需要火眼金睛,不仅是个技术活,而且是个系统工程,”从事Pre-IPO投资多年的盈科资本投资总监连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能光凭财务指标就做投资决策。公司在行业内是否占据绝对领先的优势,是否具备先进的技术壁垒,产品运用是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产品理念是否符合未来先进发展方向,这些都是业绩增长的基础,是投资者需要更关注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